跳到主要內容

東江水加價7% 3年144億用剩不得退款 議員斥不平等協議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2日 23:00
2017年11月22日 23: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新一份東江水協議出爐,未來3年港府共斥資144.21億元購買東江水,較現時3年合約總價134.93億元貴6.9%,合約仍以「統包總額」方式買水,每年供水量維持最多8.2億立方米,未用盡供水量亦不會退還款項。港府認為今次水價調整合理,但泛民、建制立法會議員批評,計算水價機制欠透明,港府應該爭取水價凍結甚至減價。
記者:潘柏林
發展局昨提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文件指,未來3年買東江水總開支144.21億元,較2015至2017年的現協議買水總價貴6.9%。局方指東江水價參照營運成本、人民幣兌港元匯率和粵港物價指數變化釐訂,2014至2016年人民幣兌港元貶值,平均按年減少2.29%,同期粵港物價指數的平均按年增幅2.66%,港府認為今次水價調整合理。
建制:應該凍結費用
不過,泛民和建制立法會議員均不滿新協議。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新協議仍屬不平等協議,港人用高價買水,未用盡東江水仍收取全額費用。他認為本港未來應加強海水化淡量,增加談判籌碼。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指,新協議買水費用不菲,批評港府未為港人爭取減價。她曾於考察東江水時接觸廣東省官員,形容對方寸步不讓,加上本港過度依賴東江水,令港府的議價能力大大降低;即使廣東省加價,香港也只能被迫接受。
粵方:按量付費更貴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亦批評加幅欠缺透明,近年人民幣兌港元匯率下降,加上過去幾年香港用不盡東江水,新協議應凍結買水費用。
新協議沿用統包總額制度,香港未用盡供港東江水,仍要全數付款。粵方警告若不在供水協議訂明每年供水量,難確保香港在乾旱時可以獲充足供水,一旦發生旱災,或無法保證因應本港要求而提高供港的東江水量。
粵方又稱若採用「按量付費」方式,在訂價時可能會充份考慮因為實際供水量不確定的因素,以確保有合理收入應付運作開支,在按量付費方式下,香港最終支付款額可能較統包總額更貴。
發展局指,統包總額方式自2006年初首次應用至今已超過10年,現時是適當時機檢討,例如探討一些混合方式,即以支付一個固定金額,確保一個保證的供水量,在高於此供水量時按額外供水量繳付一個浮動金額。粵港雙方均同意共同進行有關檢討,在完成檢討後,再討論2020年後供水協議的付費方式。
至於本港水費會否相應增加,水務署回覆稱,政府會定期檢討水費,檢討時會一如以往審慎考慮各項因素,包括市民負擔能力、有關供水服務的財政狀況、社會經濟情況,以及立法會議員意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