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劏豬課程 畢業肉類分割員全離職再培訓局指成效欠佳停辦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2日 21:15
2017年11月22日 21:1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僱員再培訓局去年與豬肉業界合作,推出「豬肉切肉員」課程,18位學員中有9人畢業後入行,但至今年3月,9名學員全數離職。局方指檢討課程的成效後,認為畢業學員入職及留職數據有欠理想,決定不再以「度身訂做課程」形式開辦切肉員課程。有豬肉業界指,新人難捱高強度體力勞動,即使職稱改名「肉類分割技術員」亦無助留人。
記者:潘柏林
再培訓局去年5月31日至6月22日與工聯會試辦了一班「豬肉切肉員」課程,以月薪1.3萬元作招徠,結果有18人入讀,當中16人完成課程,9人入職切肉員,惟根據參與僱主的匯報,截至今年3月,9名畢業學員已全數離職。局方承認入職及留職數據欠理想,參考持份者的意見後決定停止以「度身訂做課程」方式開辦「豬肉切肉員」課程,但歡迎培訓機構考慮市場需求後,提交開辦就業掛鈎課程建議。
最初名為「肉類分割員」的課程去年大肆宣傳收生,結果僅開辦一屆。再培訓局今年5月檢討過課程成效,局方指參與的僱主要在開課前甄選學員,並完成職位配對,但僱主以中小型肉檔為主,營運地點分佈全港各區,招聘需要未必符合學員對工作地點的期望,培訓機構在提供跟進支援服務上亦有困難。
業界慨嘆改名無助留人
學員紛紛離職,業界培訓新血入行的願望落空,香港豬肉行總商會有限公司秘書長許穎欣指,家族肉檔先後有兩名學員離職,包括最年輕女學員王寶儀,她因為力氣不足,斬豬時出現勞損,「佢想練力又練唔到力,變咗傷手腕、筋骨要去睇醫生。」新人入行要有體格和毅力,「你揸住把刀10幾個鐘,一路係咁切嘢、斬嘢,新入嚟呢一刻係比較難面對。」
許穎欣慨嘆,即使改名「切肉員」或「分割員」,新人仍因捱不住辛勞放棄,「又要長時間企、又要用力、又要污糟,後生嘅面對唔到。」她指現時業界老化問題嚴重,肉檔員工平均年齡約60歲,最老師傅更70多歲,平日兼職切牛肉,搬運工作由其他人分擔,肉檔現時只好聘請有廚房經驗的新人入行。
工聯會前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早前推動開設「豬肉切肉員」課程,提倡將「豬肉佬」易名為「肉類分割技術員」。他指課程失敗是因為工時頗長,新人無耐心鍛煉技術,建議業界研究改善待遇和削減工時,「如果佢(新人)肯擺心機落去,賣豬肉係搵到食嘅,上咗手可以做老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