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護情︰隱形媽媽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0日 06:35
2017年11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精神科社康護士對大眾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但他們風裏來雨裏去,究竟做了些甚麼?我想分享一個印象深刻的個案。
阿玲是個30多歲的抑鬱症康復者,經過幾次家訪,社康護士發現她3歲的兒子總是自己玩,阿玲對他若即若離,丈夫更投訴阿玲是個不投入又不專注的「隱形媽媽」,而阿玲也總是說:「我不是好媽媽!」
這個媽媽怎麼了?到底是甚麼原因令她不再有母愛?社康護士開始對阿玲的成長細緻地探索。原來,阿玲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在她6個月大時,父親離開了她與母親。從阿玲懂事起,媽媽就一直對外說自己不該要孩子,還說生了一個不想要的孩子。阿玲就這樣被「冷冰冰」地養大。母愛的親切、溫暖,對她來說,是陌生而抽象。
找到癥結所在,社康護士和阿玲夫婦一起找尋各種方法,盡量令阿玲可以和兒子一起玩樂,讓她嘗試母子之間互動的親密和愉悅,漸漸地,阿玲找回了作為母親的自信。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阿玲已能夠感受到兒子的情感需求,而內心亦感到體貼愉快,阿玲用她母性的溫暖,慷慨地包容她的孩子,而她的孩子也全無芥蒂的依賴她。
這是精神科社康護士工作的一部份,有時候不僅要觀察評估康復者的精神狀態,也要了解家庭治療,令康復者及其家庭共同成長。
撰文: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精神科社康護士黃泳
逢周一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