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上月召開的中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國家主席習近平攀登權力高峰。美國三藩市舉辦以學術高鋒論壇探討中國變化,有學者認為中央收緊權力,也打擊全球學術自由。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三藩市大學邀請多地學者探討中國近30年的巨變。出席的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主管教授蘇耀昌(Alvin So)發表有關中國勞工和農民階層示威和中共黨國韌度的關係,提到中國愈趨富強和加強打壓民眾,但農工抗爭的次數有所增加,「群眾事件」如遊行和佔領馬路等,由1993年每年8,700宗持續上升至2011年的20萬宗,平均每日有500宗;罷工數目也有增加,2014年錄得每年2,774宗。不過他表示,大多數罷工也是針對企業高管,難以衝擊政權,加上政府資源也愈多,經常能收買工人。但近年,全球經濟轉差令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工人的不滿大增,政府只會再對民眾加強打壓。
蘇耀昌對《蘋果》表示,中共不只收緊對民眾抗爭的打壓,近年學術自由空間進一步轉差,連國內學者做研究搜集資料,當局也加以阻撓,務求令他們難以接觸農工運動的人物。「我的同事在國內進行一個勞工運動研究近十年,但近來經常被當局召去當地的一些『機關』,即好像香港ICAC那些部門去『傾計』。我也識在法政大學的教授,在外頭申請一筆資助做研究,錢已到手了,但是學校(自我審查後)不許他拿,他很憤怒。現在該學者甚至擔心他在課堂講的(敏感)言論,學生會抄筆記(散布出去),他很驚,想辭職。」他自己也有類似經驗,想在內地發布研究,最後被擋下。現在很多美國學者都和中國學者聯合研究,他認為,在美國發表定會安全過在中國。
談到言論自由,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數碼媒體碩士課程創辦人劉端裕(T. Y. Lau)認為,習近平年代中共對民眾發佈訊息雖然更單向和收緊,但是在這個數碼年代,訊息傳播速度及廣度讓民眾可有諸多「傳釋」。他認為即使訊息統一,但是民眾在資訊更流通的情況下,現在同一件事情有更多詮釋,難以完全統一受眾的想法。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三藩市大學邀請多地學者探討中國近30年的巨變。出席的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主管教授蘇耀昌(Alvin So)發表有關中國勞工和農民階層示威和中共黨國韌度的關係,提到中國愈趨富強和加強打壓民眾,但農工抗爭的次數有所增加,「群眾事件」如遊行和佔領馬路等,由1993年每年8,700宗持續上升至2011年的20萬宗,平均每日有500宗;罷工數目也有增加,2014年錄得每年2,774宗。不過他表示,大多數罷工也是針對企業高管,難以衝擊政權,加上政府資源也愈多,經常能收買工人。但近年,全球經濟轉差令中國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工人的不滿大增,政府只會再對民眾加強打壓。
蘇耀昌對《蘋果》表示,中共不只收緊對民眾抗爭的打壓,近年學術自由空間進一步轉差,連國內學者做研究搜集資料,當局也加以阻撓,務求令他們難以接觸農工運動的人物。「我的同事在國內進行一個勞工運動研究近十年,但近來經常被當局召去當地的一些『機關』,即好像香港ICAC那些部門去『傾計』。我也識在法政大學的教授,在外頭申請一筆資助做研究,錢已到手了,但是學校(自我審查後)不許他拿,他很憤怒。現在該學者甚至擔心他在課堂講的(敏感)言論,學生會抄筆記(散布出去),他很驚,想辭職。」他自己也有類似經驗,想在內地發布研究,最後被擋下。現在很多美國學者都和中國學者聯合研究,他認為,在美國發表定會安全過在中國。
談到言論自由,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數碼媒體碩士課程創辦人劉端裕(T. Y. Lau)認為,習近平年代中共對民眾發佈訊息雖然更單向和收緊,但是在這個數碼年代,訊息傳播速度及廣度讓民眾可有諸多「傳釋」。他認為即使訊息統一,但是民眾在資訊更流通的情況下,現在同一件事情有更多詮釋,難以完全統一受眾的想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