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屬水貨客重災區的北區,繼2014年後再度躋身全港5大貧窮地區之一,更首次「奪冠」。政府昨公佈去年貧窮情況,在恒常現金福利政策介入後,最貧窮地區為北區,貧窮率達18.7%,有5.5萬人活於貧窮線下。64歲安叔過了5年「非人生活」,「唔敢出街,又唔敢開多盞燈,每日都係靠鄰居畀一大桶水接濟」。
安叔獨居於古洞村一間寮屋,家徒四壁,連水都無,存摺僅剩400多元。5年前他因眼疾、氣喘、低血壓等,體弱多病不能工作,每月僅靠3,200元綜援金過活,扣除寄給內地妻兒的生活費,每月還要自付醫藥費,生活艱難,平日多由鄰居送來一碗湯、兩棵菜或一些飯餸接濟。
外出用膳成基層願望
家住上水村屋的新移民伍太,更是在職貧窮的樣辦,因要照顧念小六的兒子無法工作,「我想搵兼職、想讀再培訓課程,但好多都要全日制」,一家僅靠丈夫兼職保母車司機月入一萬元維生,扣除3,500元住屋開支後,樣樣都要慳,更要零娛樂,「三餐都要煮,我從來冇買過新鮮豬肉,更加唔會買海鮮。好多家庭星期日會去酒樓飲茶,我哋都冇」。
伍太說,夫妻間不時為錢銀爭拗,天真的兒子也會問:「點解同學放學可以食麥當勞?」她希望政府能協助婦女就業,令一家脫貧,滿足一家外出用膳的卑微願望。除北區外,貧窮率最高地區依次為深水埗(16.8%)、元朗(16.8%)、葵青(16.4%)及觀塘(16.2%),普遍因區內全職工作人口較低,且大多從事較低技術工作。至於長者人口最多之一的黃大仙則首度跌出5大,貧窮率15.4%位列第7。
■記者郭美華、龔蕙芝、王家文
安叔獨居於古洞村一間寮屋,家徒四壁,連水都無,存摺僅剩400多元。5年前他因眼疾、氣喘、低血壓等,體弱多病不能工作,每月僅靠3,200元綜援金過活,扣除寄給內地妻兒的生活費,每月還要自付醫藥費,生活艱難,平日多由鄰居送來一碗湯、兩棵菜或一些飯餸接濟。
外出用膳成基層願望
家住上水村屋的新移民伍太,更是在職貧窮的樣辦,因要照顧念小六的兒子無法工作,「我想搵兼職、想讀再培訓課程,但好多都要全日制」,一家僅靠丈夫兼職保母車司機月入一萬元維生,扣除3,500元住屋開支後,樣樣都要慳,更要零娛樂,「三餐都要煮,我從來冇買過新鮮豬肉,更加唔會買海鮮。好多家庭星期日會去酒樓飲茶,我哋都冇」。
伍太說,夫妻間不時為錢銀爭拗,天真的兒子也會問:「點解同學放學可以食麥當勞?」她希望政府能協助婦女就業,令一家脫貧,滿足一家外出用膳的卑微願望。除北區外,貧窮率最高地區依次為深水埗(16.8%)、元朗(16.8%)、葵青(16.4%)及觀塘(16.2%),普遍因區內全職工作人口較低,且大多從事較低技術工作。至於長者人口最多之一的黃大仙則首度跌出5大,貧窮率15.4%位列第7。
■記者郭美華、龔蕙芝、王家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