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本港踏入猩紅熱活躍期。衞生防護中心監測數據顯示,猩紅熱個案由上月22日一星期的37宗,急增至其後兩星期分別61和66宗;本月截至11日亦錄得3宗學校和院舍爆發個案,涉及10名學童和兒童。
逾九成患者為兒童
猩紅熱為傳染病,病徵包括發燒和喉嚨痛、舌頭表面可出現草莓般外觀,身軀和頸部亦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如懷疑染病應立即求診。
衞生防護中心今年首十個月共接獲1,682宗猩紅熱呈報個案,已超越去年的1,062宗及前年的948宗。今年的個案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徵與過去數年的個案相似,涉及977男705女,年齡由最細的兩個月至43歲,95.5%為10歲以下兒童。大部份個案病情較輕,約36%需入院治療,至今沒有死亡個案,但今年3月錄得的一宗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嚴重個案。
猩紅熱由甲類鏈球菌引致,主要影響兒童,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猩紅熱活躍程度一般於5至6月,以及11至3月期間較高,中心預計猩紅熱的未來數月將維持在高水平;由於猩紅熱有機會併發中耳炎、肺炎、腦膜炎等,亦可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和引致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中心呼籲家長多留意子女,若有發燒、喉嚨痛、舌頭表面可出現草莓般的外觀,以及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紅疹,並蔓延至四肢,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記者嚴敏慧
逾九成患者為兒童
猩紅熱為傳染病,病徵包括發燒和喉嚨痛、舌頭表面可出現草莓般外觀,身軀和頸部亦會出現砂紙般粗糙的紅疹,如懷疑染病應立即求診。
衞生防護中心今年首十個月共接獲1,682宗猩紅熱呈報個案,已超越去年的1,062宗及前年的948宗。今年的個案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徵與過去數年的個案相似,涉及977男705女,年齡由最細的兩個月至43歲,95.5%為10歲以下兒童。大部份個案病情較輕,約36%需入院治療,至今沒有死亡個案,但今年3月錄得的一宗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的嚴重個案。
猩紅熱由甲類鏈球菌引致,主要影響兒童,可透過飛沫或直接與受感染的呼吸系統分泌物接觸而傳播。猩紅熱活躍程度一般於5至6月,以及11至3月期間較高,中心預計猩紅熱的未來數月將維持在高水平;由於猩紅熱有機會併發中耳炎、肺炎、腦膜炎等,亦可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和引致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中心呼籲家長多留意子女,若有發燒、喉嚨痛、舌頭表面可出現草莓般的外觀,以及身軀和頸部會出現紅疹,並蔓延至四肢,應立即向醫生求診。
■記者嚴敏慧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