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中越均在南海建島造地,中國似乎技勝一籌。內地稱為造島神器「天鯤號」昨已下水,估計下年投產,官媒形容是「高新技術與重型裝備製造高度融合」里程碑。監造組船的工程師孔凡震指,要填滿一座水立方只需六天半。
毀生態致物種滅絕
天鯤號下水儀式在上海振華重工啟東造船廠的碼頭舉行。孔凡震表示,天鯤號每小時可挖泥6,000立方米,相當每小時能挖出1.5個足球場大、半米深的坑洞,填滿一座水立方只需六天半。他又指,天鯤號可將海沙、岩石、海水混合物輸送到最遠15公里開外,挖泥、監控等不需人手操控。官媒昨指,天鯤號是中國疏浚史的「高新技術與重型裝備製造高度融合」里程碑。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陳韋仁表示,天鯤號對生態的影響嚴重,可導致物種滅絕或是遷移。
此外,內地亦研發海上浮動核電站,意即將陸上核電站縮小,安裝在船舶上,令發電船可為偏遠島嶼、船隻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官媒指中國相關技術已成熟,將在2020年前完成準備工作。
新華社
毀生態致物種滅絕
天鯤號下水儀式在上海振華重工啟東造船廠的碼頭舉行。孔凡震表示,天鯤號每小時可挖泥6,000立方米,相當每小時能挖出1.5個足球場大、半米深的坑洞,填滿一座水立方只需六天半。他又指,天鯤號可將海沙、岩石、海水混合物輸送到最遠15公里開外,挖泥、監控等不需人手操控。官媒昨指,天鯤號是中國疏浚史的「高新技術與重型裝備製造高度融合」里程碑。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陳韋仁表示,天鯤號對生態的影響嚴重,可導致物種滅絕或是遷移。
此外,內地亦研發海上浮動核電站,意即將陸上核電站縮小,安裝在船舶上,令發電船可為偏遠島嶼、船隻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官媒指中國相關技術已成熟,將在2020年前完成準備工作。
新華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