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長期投入教育事業的「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日前赴美演講,過程中與許多當地華裔學子對談。巡迴至最後一站美國洛杉磯時,嚴長壽也特地接受了《蘋果》專訪,針對許多年輕學生於現今教育以及兩岸關係的焦慮,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昨天的政策影響今日的結果」。嚴長壽說,20年前的台灣陷入了所謂的「大國思維」,不斷廣設大學、升級技職體系的學校,而嚴重破壞了本來的教育優勢。「當大量大學出現時,也同時稀釋了高等教育的品質,更破壞了基礎技職教育的結構」。嚴長壽認為,所有人都只想空洞的走向學術化,造成目前台灣教育的災難。即便自己當初疾呼台灣並不適合這種體制,卻沒有為官員們所接受,而現在民眾對台灣教育已經失去了信任。他表示,今年北一女和建中的學生畢業後到國外讀大學的人數,是歷年最多。「家長現在用腳來告訴你他們的決定,只要有能力的就離開」。
雖然這些學子出國追求更好的教育品質是好事,但嚴長壽也希望家長別用「價值思維」來決定孩子們的專業。「家長必須要有一種觀念,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下一代對人類更有貢獻。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現不論藝術、文學、生活等,都是重要的領域」。嚴長壽認為,現代社會沒有人願意做真實的事業,大家都做着賺錢的事,一切用利益導向來決定,而這是不正確的。他引用美國第一任副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名言表示,當初這位政治家學習戰爭與政治的理由,只是為了「要讓下一代能有機會學習文化以及藝術」。他認為,約翰亞當斯的思維十分的有遠見,而現在也是台灣父母該接受這種想法的時候。
「教育是一個讓大家公平很重要的力量,越窮的孩子理應要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而說到台灣的偏鄉教育,嚴長壽更直指這是另一項嚴重問題。因為有錢的家長可以追求喜歡的教育模式,但弱勢的偏鄉家庭卻可能連基本教育品質都不可得。在現有的制度下,政府變相強迫沒經驗的年輕教師待在偏遠地區任教,「一待就是五年!如果心不在此,對他來說根本是水深火熱」。他認為,這些教師無心教學,孩子們根本得不到好的學習品質,最終無限輪迴,弱勢始終待在社會底層,「一旦這樣的社會差距持續拉大,最終(不滿的力量)還是會反撲的」。
而除了教育之外,針對許多年輕學子都擔憂的兩岸關係,嚴長壽也點明台灣已經錯失發揮影響力的最佳良機。「我們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機會,當初應該要讓中國看到台灣文明的一點,讓我們(台灣)成為中國走向文明的先導力量」。嚴長壽說,早期台灣也曾歷經許多社會、文化、法治的掙扎,也是靠教育以及其他的社會力量,才逐步發展出後來的軟實力。而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相通,本來台灣可以透過經驗,成為幫助中國走向文明的主要力量,卻錯失了這個機會。嚴長壽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不要為民粹所用、為反而反,追逐空洞的口號。
「台灣要生存下來,才能奢侈的談政治、談理想」。嚴長壽強調,台灣要永續發展,必須要回到真實面。在現在的環境下,政治議題讓很多年輕人興奮,但許多口號並不務實。許多人也許免緬懷過去光榮的時刻,但那都是有其時空背景的,現今已不可能再複製。
「台灣當初因為中國的封閉與東南亞的戰爭而崛起,讓我們產生自己是大經濟體的錯覺」。他認為台灣該向瑞士效法,因為他們瞭解自己的小國立場,除了朝自己做得到的精密工業去發展,也努力與周遭維持和諧關係。「台灣也一樣,必須要回到小國思維,包含中國在內,與所有鄰居都保持友好關係,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永續」。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昨天的政策影響今日的結果」。嚴長壽說,20年前的台灣陷入了所謂的「大國思維」,不斷廣設大學、升級技職體系的學校,而嚴重破壞了本來的教育優勢。「當大量大學出現時,也同時稀釋了高等教育的品質,更破壞了基礎技職教育的結構」。嚴長壽認為,所有人都只想空洞的走向學術化,造成目前台灣教育的災難。即便自己當初疾呼台灣並不適合這種體制,卻沒有為官員們所接受,而現在民眾對台灣教育已經失去了信任。他表示,今年北一女和建中的學生畢業後到國外讀大學的人數,是歷年最多。「家長現在用腳來告訴你他們的決定,只要有能力的就離開」。
雖然這些學子出國追求更好的教育品質是好事,但嚴長壽也希望家長別用「價值思維」來決定孩子們的專業。「家長必須要有一種觀念,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下一代對人類更有貢獻。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發現不論藝術、文學、生活等,都是重要的領域」。嚴長壽認為,現代社會沒有人願意做真實的事業,大家都做着賺錢的事,一切用利益導向來決定,而這是不正確的。他引用美國第一任副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名言表示,當初這位政治家學習戰爭與政治的理由,只是為了「要讓下一代能有機會學習文化以及藝術」。他認為,約翰亞當斯的思維十分的有遠見,而現在也是台灣父母該接受這種想法的時候。
「教育是一個讓大家公平很重要的力量,越窮的孩子理應要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而說到台灣的偏鄉教育,嚴長壽更直指這是另一項嚴重問題。因為有錢的家長可以追求喜歡的教育模式,但弱勢的偏鄉家庭卻可能連基本教育品質都不可得。在現有的制度下,政府變相強迫沒經驗的年輕教師待在偏遠地區任教,「一待就是五年!如果心不在此,對他來說根本是水深火熱」。他認為,這些教師無心教學,孩子們根本得不到好的學習品質,最終無限輪迴,弱勢始終待在社會底層,「一旦這樣的社會差距持續拉大,最終(不滿的力量)還是會反撲的」。
而除了教育之外,針對許多年輕學子都擔憂的兩岸關係,嚴長壽也點明台灣已經錯失發揮影響力的最佳良機。「我們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機會,當初應該要讓中國看到台灣文明的一點,讓我們(台灣)成為中國走向文明的先導力量」。嚴長壽說,早期台灣也曾歷經許多社會、文化、法治的掙扎,也是靠教育以及其他的社會力量,才逐步發展出後來的軟實力。而兩岸同文同種,語言相通,本來台灣可以透過經驗,成為幫助中國走向文明的主要力量,卻錯失了這個機會。嚴長壽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不要為民粹所用、為反而反,追逐空洞的口號。
「台灣要生存下來,才能奢侈的談政治、談理想」。嚴長壽強調,台灣要永續發展,必須要回到真實面。在現在的環境下,政治議題讓很多年輕人興奮,但許多口號並不務實。許多人也許免緬懷過去光榮的時刻,但那都是有其時空背景的,現今已不可能再複製。
「台灣當初因為中國的封閉與東南亞的戰爭而崛起,讓我們產生自己是大經濟體的錯覺」。他認為台灣該向瑞士效法,因為他們瞭解自己的小國立場,除了朝自己做得到的精密工業去發展,也努力與周遭維持和諧關係。「台灣也一樣,必須要回到小國思維,包含中國在內,與所有鄰居都保持友好關係,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永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