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鄭倡設康健中心 業界斥舊思維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4日 06:35
2017年10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要設立基層醫療試點計劃,兩年內在葵青區設立一座新的康健中心,逐漸推展至全港18區,但有葵青區健康中心負責人質疑,本港已有逾百間功能類似的長者中心,政府不應再以舊思維處理基層健康問題,「咁整多10座、100座(中心)都冇用」。學者建議把「健康管理」及「社區照顧」概念二合為一,才能減少長者使用醫院資源。
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早前獲區議會撥款約1千萬,於當區設立5間長者健康資源中心,提供護士諮詢、長者痛症紓緩及健康管理服務。協會主席周奕希指,區內人口約52萬,65歲以上人口佔8.7萬人,中心服務需求高,單以葵聯邨中心為例,至今服務逾8.3萬人次。
該中心佔地只有數百呎,6名員工包括1名護士及1名社工。駐中心護士林姑娘表示,護士諮詢站及外展服務對獨居長者非常重要,「佢哋未必知自己有乜病痛、點處理傷口,我哋就幫佢哋驗血糖、血壓,教打糖尿針、處理傷口;甚至好多長者營養吸收唔均衡,都會幫佢哋計吓一日要點食先夠」。
學者籲建立健康數據庫
但周指中心受資金所限,難以聘請全職物理治療師,當發現長者有疾患,只能先「排街症」,於普通科門診索取轉介信,「再等一輪先去到公立醫院睇」,費時失事。他認為本港已有百間類似的中心,「如果再整一座類似嘅center,只不過大啲、多啲人,咁整多10座、100座都冇用」。
護理專科學院院長、理工大學護理學系教授黃金月建議,新的康健中心應把長者地區中心及健康中心二合為一,病人資料可建立健康數據資料庫,政府應全面開放電子病歷紀錄互通。
食衞局回應指,計劃在葵青區設立的地區康健中心,將由非政府或私人機構提供護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藥物諮詢等服務以及健康管理活動,地點尚未落實。
■記者于健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