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反思親人離世 社工扶人先扶己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3日 22:35
2017年10月23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先處理好自己的眼淚,才有能力盛載他人的眼淚。」社工林嘉欣是賽馬會安寧頌居家照顧支援計劃的開荒牛,也是培訓導師,與義工一齊陪伴臨終病人及他們的家人,走最艱難的一段路。慣對生死,仍然觸動,只因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小妮子不諱言,親父及外婆的離世,是她反思生死、積極投入服務的第一課。「扶人前先要扶自己」,是她的感悟,也是她的經驗之談。
「你叫我依家跟進燒炭同自殺嘅個案,可能我亦未ready。」人生第一次近距離凝視死亡,是她的爸爸。「佢係嗰種一日到黑去澳門賭錢嘅男人,後來燒炭自殺……當時對佢嘅死,其實冇乜哀傷,反而暗暗舒了一口氣,因為佢在生時,成日有人上門追債……」別人奇怪,親父過世,女兒沒流一滴眼淚,她亦暗暗自問,是不是太冷血?但到80幾歲患癌的婆婆過身,明明有足夠心理準備,偏偏卻哭得死去活來。
1/4準義工面試肥佬
「我同婆婆關係好親密,爸爸同婆婆嘅死令我明白:你有幾傷心同難受,取決於情感而非血緣。」之前主力從事藝術治療,一年多前機緣巧合,接手開展「安寧在家」的先導服務,探訪的個案,都是由醫院紓緩科轉介的居家末期病人。「計劃為期3年,資源緊絀,基本上只有連我在內兩個社工人手,另有半個護士,主要靠受訓的義工家訪,與案主和他們的家人建立關係,提供支援。」
義工探訪時都要行孖beat,探訪前需接受長達50小時的培訓及實習,無論技巧及情緒控制上的要求亦極高。「義工都要先經過面試,有啲人一講起過世嘅家人就好傷心,如果因為遺憾,因為想彌補疚歉,當探訪嘅個案好似死去嘅家人咁照顧,成個人只會跌入去。」她透露四分一準義工面試後「肥佬」,實習後也有六分一選擇自己退出。「好多人以為自己ok,但其實只係將傷痕埋藏咗喺入面,一定要先處理好。」
參與臨終服務,她說首要學習面對死亡。「要學習抽離,你可以擁抱嗰病人,但要知道,只有病人兒女嘅擁抱先最重要。」簡單如影一張全家福,隨時也是一場角力。「家人忙着照顧,未必有心情影相;有時係仔女想,病重嘅父母唔想。」林說義工正是擔當橋樑角色,插科打諢促成這件事。「最理想當然係社區內互相關懷,你嘅鄰居已是最好嘅義工。」但這樣的理想國,在香港真的可以存在嗎?有關安寧頌服務詳情,可瀏覽:http://www.JCECC.hk/
■記者呂麗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