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香港人難接受間屋「死過人」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3日 06:35
2017年10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公立醫院逼爆,為末期病人提供紓緩治療,以及在家寧養安度餘生,將成大勢所趨。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及港大社會科學學院,正就前線醫護的培訓及社區支援服務模式研究。參與先導計劃的社工林嘉欣指出,在家善終,爭議仍不少,尤其法律方面的問題亦有待解決。此外,香港人重視樓價,未必太多人接受間屋「死過人」。凡此種種,均令在家善終,未必能如西方社會般「落地」。
或被解剖查死因
香港九成人都在醫院過世,臨終時,大有可能還聽到鄰床病人的呻吟、醫生在急救,不想在陌生又冰冷的醫院告別人間,香港人是否有權選擇在家善終?林嘉欣說原則上是有,過往亦確實遇過出院後在家寧養的末期病人,提出希望在家過世的遺願。「坊間有醫生可上門簽發死亡證,不過至少要上門3次,升斗市民唔會好似富豪咁,有私人醫生,執行上係有難度。」
香港並無安樂死,不在醫院死亡,警察一般都會上門調查,皆因就算重病也有機會是他殺,所以,若你臨終的願望是在熟悉的家安詳離世,就要有死後被解剖調查死因的心理準備。此外,香港人重視樓價,未必接受間屋「死過人」,早前有男女跳樓跌落樓下平台單位,網上討論得最熱切的,竟是對樓價的影響。香港人充滿現實主義的另類「核心價值」可見一斑。
■記者呂麗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