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癌症康復者活在當下 助末期病人在家善終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23日 21:35
2017年10月2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沈伯正在走人生最後一段路。他是末期肺癌病人,癌細胞已擴散至淋巴,康復機會渺茫,正接受紓緩治療,只想在餘下的時光回到熟悉的家。陪伴沈伯的,除了家人,還有居家安寧服務義工王卓然。確診患上鼻腔癌的他,對死亡並不陌生。「以為仲有大把時間,但死亡其實冇想像遙遠」。男人四十,由工作狂到因病全面叫停,活在當下,不再是美麗的口號:「人總會死,但生命走到盡頭時,希望唔會係一個人孤單咁走。」
記者:呂麗嬋
「成日發夢,自己行去市中心。」獨居的沈伯住在元朗偏遠村屋,手術後行動不便,向來獨立的他,從此被困家中,與家中最愛錫的兩隻小狗玩玩,數數樓梯過日辰。這天,王卓然與社工林嘉欣,就相約一同去探望。「都係屋企舒服,冇必要都唔想住醫院」,剛過70大壽,年輕時開時裝店的沈伯,最懷念周遊列國的美好時光:「後生做買手,四圍去,日本、韓國,歐洲,一個行李箱,可以塞入28條牛仔褲,不多也不少。」說時,瘦削的面孔,一面神往。
「我嘅工作,就係定期探訪陪伴,聽吓佢哋嘅故事。」做了4個月安寧義工的王卓然說。患腎病澳洲回流香港的退休女教師、運動神經元疾病致半身不遂的病人……早上探望時還好好的,到晚上已被送到ICU搶救。生命從來脆弱,就如他,兩年前確診鼻腔癌,才不過38歲。「死亡,可以嚟得好急。」沒日沒夜工作儲起大假,只因將來有用;老早想做義工,一拖再拖,只因「等退休先」。
以為大把時間,死神卻在無聲無息之間,敲響了喪鐘。「流鼻血不止,向來有鼻敏感,以為只係轉天氣嘅老毛病。」發現陰影即時入院,未及消化消息,已躺在手術台。「做義工前要先受訓,學習哀傷支援同一啲臨終照顧嘅技巧,社工叫我哋揀一張關於死亡嘅卡片,我揀咗一張食嘢嘅相。」經歷過患病,對食,他感受最深。「手術之後,完全食唔到飯,要飲一口水亦好困難。」他是過來人,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明白那種恐懼和孤單。
「有婆婆希望可以再行一次年宵花市,親手買一紮火百合,放上祖先靈位;好似沈伯,手術後行動不便,好想好似以前咁,出外釣一次魚。」晚期病患,被奪去了生活,困在輪椅,世界變得只剩食瞓屙和四面牆。「你做乜都好,可能都唔會好得番,但至少可以比較有尊嚴咁生活。」所謂尊嚴,其實是生活的自主權。按病人意願,帶他們外出,吃飯、郊遊,行年宵,將生活的各種選項還給他們。
困在輪椅 世界只剩四面牆
除了探訪末期病人,王卓然還到老人院為長者回顧生平,將回憶備份,「好多故事:當兵時死過翻生、打住家工遇上嘅老闆」。都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光。近距離凝視死亡,讓他反思生命,重新為自己的人生排序。「以前喺造LED燈嘅公司做嘢,一星期五日駐大陸工廠,想同屋企人食餐飯都好難。」自覺當打,拚命工作,中港兩地走,到確診患癌,這個像上了摩打的工作狂,被迫停下來。
「依家,除咗做義工,每晚都會同屋企人食飯,同兩個小朋友傾吓偈。」就算只是閒話家常,又曾幾何時,與父母相約飲茶,大人細路同坐卻總各有各忙。遇上父母抱恙,不忘叮囑「記得睇醫生」,但從沒跟進,下次幾時覆診?糖尿藥有沒有副作用?不甚了了。「依家會好希望陪佢哋一齊去睇醫生,食飯時收起手機,認真傾吓偈」,男人四十之後的人生下半場,到底有點不一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