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政府近年提倡發展智慧城市,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早前花100萬元成立「智慧城市及空間數據分析實驗室」,預計年底全面運作。實驗室會透過衞星數據分析熱島效應對本港的影響,以社交媒體數據了解市民的活動和習慣,以及利用衞星等製作室內地圖,方便作室內外導航及定位,該學系正計劃建立智慧城市大數據庫,期望未來可分享予公眾使用。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籌備一年,早前成立「智慧城市及空間數據分析實驗室」,系主任史文中指發展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該系增加了智慧城市相關學科,如城市訊息等。
該系科學主任彭奕彰稱,實驗室透過分析衞星數據製作全港樓宇立體模型顯示樓宇溫度變化,了解熱島效應、屏風效應等對大廈溫度影響;並利用社交媒體,如市民在facebook及instagram上打卡或標籤(hashtag)資料分析市民活動、車流分佈等作城市規劃之用,僅公開數據才被使用。
彭奕彰稱實驗室亦利用衞星與地面傳感器收集數據作室內外無縫定位,即將室外導航及定位技術擴展至室內,現以理大校園作試點,若要收集校園以外的數據,彭稱有難度,因大廈一般不容許外人入內收集數據,但希望與其他公司合作擴大數據庫。
理大早年亦花約百萬元設立本港首個地下管線測量實驗室,該系助理教授賴緯樂指出,利用管線儀及透地雷達儀器測量地底管道走向、水管爆裂及土地下陷情況,準確率達80至85%,正與渠務署及水務署等合作利用透地雷達作檢測。該系計劃將所有地面及地底資料集中製成大數據庫,將來可供公眾使用。
該系2018/2019年度起將土地測量及管線設施等三科合成為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以擴闊學生出路,學額維持31個,該系每年平均有2,500人報讀。
■記者鍾雅宜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籌備一年,早前成立「智慧城市及空間數據分析實驗室」,系主任史文中指發展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該系增加了智慧城市相關學科,如城市訊息等。
該系科學主任彭奕彰稱,實驗室透過分析衞星數據製作全港樓宇立體模型顯示樓宇溫度變化,了解熱島效應、屏風效應等對大廈溫度影響;並利用社交媒體,如市民在facebook及instagram上打卡或標籤(hashtag)資料分析市民活動、車流分佈等作城市規劃之用,僅公開數據才被使用。
彭奕彰稱實驗室亦利用衞星與地面傳感器收集數據作室內外無縫定位,即將室外導航及定位技術擴展至室內,現以理大校園作試點,若要收集校園以外的數據,彭稱有難度,因大廈一般不容許外人入內收集數據,但希望與其他公司合作擴大數據庫。
理大早年亦花約百萬元設立本港首個地下管線測量實驗室,該系助理教授賴緯樂指出,利用管線儀及透地雷達儀器測量地底管道走向、水管爆裂及土地下陷情況,準確率達80至85%,正與渠務署及水務署等合作利用透地雷達作檢測。該系計劃將所有地面及地底資料集中製成大數據庫,將來可供公眾使用。
該系2018/2019年度起將土地測量及管線設施等三科合成為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以擴闊學生出路,學額維持31個,該系每年平均有2,500人報讀。
■記者鍾雅宜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