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今日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隨着秋意漸濃,不少市民搶先登上大東山,提早觀賞黃金秋色。惟《蘋果》早前上山觀察,發現芒草叢中有棄置膠樽。有環團調查顯示,僅半數人會將垃圾帶離郊野,促遊人「無痕行山」。
每年10月底至11月,是欣賞金黃芒草隨風舞動的佳期,大嶼山大東山的芒草勝景過去吸引不少港人上山「打卡」。雖未到芒草的全盛時期,惟《蘋果》早前到大東山爛頭營石屋觀察,已發現有人把喝光的樽裝水瓶棄置在芒草叢中,亦有人在石屋牆上塗鴉。
Ellen偕朋友日前同登大東山,每年都到大東山至少兩至三次的她說,今年提早登山,是為了避開假日如置身彌敦道的賞芒人潮。她又指,若果等到旺季才上山賞芒,芒草海早被缺德遊人踐踏蹂躪。過去更發現有人隨處扔棄垃圾,幸得熱心人自發帶垃圾下山。到大東山露營賞芒的廖先生則指,現時的芒草不是最茂盛,遊人未算多,暫時未見太多垃圾。
環團籲「無痕行山」
遊人在郊野遺下垃圾一直為人詬病。綠色力量今年9至10月網上進行郊野垃圾調查,收回303份問卷。結果發現,頭三位最多受訪者郊遊時會製造的垃圾,依次為食物包裝、紙巾和膠袋,分別佔70%、68%及49%。平均每人每次郊遊會製造1至2件垃圾,自行將垃圾帶離郊野及掉到郊野垃圾桶的受訪者各佔一半。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呼籲市民「無痕行山」,建議自備毛巾代替紙巾、自備水樽和餐盒等,避免在郊野產生垃圾。漁護署至今移除一半遠足徑的垃圾桶或回收箱,擬今年底前全部移除;是否移除燒烤場垃圾桶則需分階段研究。
■記者林社炳、李詠希
每年10月底至11月,是欣賞金黃芒草隨風舞動的佳期,大嶼山大東山的芒草勝景過去吸引不少港人上山「打卡」。雖未到芒草的全盛時期,惟《蘋果》早前到大東山爛頭營石屋觀察,已發現有人把喝光的樽裝水瓶棄置在芒草叢中,亦有人在石屋牆上塗鴉。
Ellen偕朋友日前同登大東山,每年都到大東山至少兩至三次的她說,今年提早登山,是為了避開假日如置身彌敦道的賞芒人潮。她又指,若果等到旺季才上山賞芒,芒草海早被缺德遊人踐踏蹂躪。過去更發現有人隨處扔棄垃圾,幸得熱心人自發帶垃圾下山。到大東山露營賞芒的廖先生則指,現時的芒草不是最茂盛,遊人未算多,暫時未見太多垃圾。
環團籲「無痕行山」
遊人在郊野遺下垃圾一直為人詬病。綠色力量今年9至10月網上進行郊野垃圾調查,收回303份問卷。結果發現,頭三位最多受訪者郊遊時會製造的垃圾,依次為食物包裝、紙巾和膠袋,分別佔70%、68%及49%。平均每人每次郊遊會製造1至2件垃圾,自行將垃圾帶離郊野及掉到郊野垃圾桶的受訪者各佔一半。
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呼籲市民「無痕行山」,建議自備毛巾代替紙巾、自備水樽和餐盒等,避免在郊野產生垃圾。漁護署至今移除一半遠足徑的垃圾桶或回收箱,擬今年底前全部移除;是否移除燒烤場垃圾桶則需分階段研究。
■記者林社炳、李詠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