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因公民廣場案而入獄的黃之鋒本周一從壁屋懲教所轉往東頭懲教所的成人倉服刑,正式由少年犯變為成人犯。黃之鋒在轉倉前寫下〈青少年監獄札記:我的一場退修〉,回顧歷時50多天的少年犯生涯。
黃之鋒在獄中曾要求放寬頭髮長度,即被警告不要煽動破壞監獄秩序,有囚友向他透露遭暴力體罰但無從申訴,令他立志出獄後更積極關注少年犯權益,「縱然政權可以囚禁我的身體,卻無法禁錮我的意志和壓抑我的思考」。
出獄後擬關注少年犯
黃之鋒的札記以「步操、職訓、清潔和上課」總結監獄日常,「單調枯燥度日固然難受……更難受的就是我切身體會到,監獄是一個迫使人們在只服從命令的環境下生活……根本地否定獨立思考」。他時刻自我提醒要好好珍惜在囚的日子,每天閱報緊貼時局。他引述聖經《羅馬書》所記「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視入獄為退修,每天平靜思考,閱讀撰文,檢討得失,「我深信只要連坐牢這一關也能跨越的話,也沒有甚麼可以令我們在民主路上退卻了」。
少年監倉接收14至20歲少年犯,黃之鋒寫道,在獄中與本性善良的囚友傾談,聆聽其「鋌而走險的心路歷程」,令他對這群一直被主流社會忽略或標籤的同齡人有多一份理解,「我切身體會到監房待遇,原來以暴力體罰囚犯在今時今日仍有發生,親耳聽聞當事人訴說經歷更覺憤慨」,他希望日後爭取改善少年犯待遇。
收大量支持信包括藍絲
黃又提到,在獄中共收到777頁來信表達鼓勵和關心,「當中更不乏曾反對佔領的藍絲」,「其實生而為人,只要我們擁有知行合一的意志,以及具備無私精神,終有一天可感動到不理解我們的朋友」。許多人把傘運歸功於學生或政治領袖,但黃指出,若非港人過去30年爭取民主累積了社會基礎,就無法承托傘運。他勸勉公眾毋須灰心,「走進監牢的一代,意志和決心只會更加堅定……判監入獄只是民主轉型歷程裏微不足道的試練」。
此外,銅鑼灣書店林榮基昨發表〈寫給年青入獄者〉文章,指黃之鋒被泰國入境處拘留了一晚後,問林怎樣捱得過長期被拘禁的日子,林當時笑說:「試過就知道,想不想試一下?」豈料一語成讖,「那天消息傳來,他們被判刑,就像劉曉波死訊那一晚,走到海邊遊蕩,無法釋懷,欲哭無淚」。
■記者白 琳
黃之鋒在獄中曾要求放寬頭髮長度,即被警告不要煽動破壞監獄秩序,有囚友向他透露遭暴力體罰但無從申訴,令他立志出獄後更積極關注少年犯權益,「縱然政權可以囚禁我的身體,卻無法禁錮我的意志和壓抑我的思考」。
出獄後擬關注少年犯
黃之鋒的札記以「步操、職訓、清潔和上課」總結監獄日常,「單調枯燥度日固然難受……更難受的就是我切身體會到,監獄是一個迫使人們在只服從命令的環境下生活……根本地否定獨立思考」。他時刻自我提醒要好好珍惜在囚的日子,每天閱報緊貼時局。他引述聖經《羅馬書》所記「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視入獄為退修,每天平靜思考,閱讀撰文,檢討得失,「我深信只要連坐牢這一關也能跨越的話,也沒有甚麼可以令我們在民主路上退卻了」。
少年監倉接收14至20歲少年犯,黃之鋒寫道,在獄中與本性善良的囚友傾談,聆聽其「鋌而走險的心路歷程」,令他對這群一直被主流社會忽略或標籤的同齡人有多一份理解,「我切身體會到監房待遇,原來以暴力體罰囚犯在今時今日仍有發生,親耳聽聞當事人訴說經歷更覺憤慨」,他希望日後爭取改善少年犯待遇。
收大量支持信包括藍絲
黃又提到,在獄中共收到777頁來信表達鼓勵和關心,「當中更不乏曾反對佔領的藍絲」,「其實生而為人,只要我們擁有知行合一的意志,以及具備無私精神,終有一天可感動到不理解我們的朋友」。許多人把傘運歸功於學生或政治領袖,但黃指出,若非港人過去30年爭取民主累積了社會基礎,就無法承托傘運。他勸勉公眾毋須灰心,「走進監牢的一代,意志和決心只會更加堅定……判監入獄只是民主轉型歷程裏微不足道的試練」。
此外,銅鑼灣書店林榮基昨發表〈寫給年青入獄者〉文章,指黃之鋒被泰國入境處拘留了一晚後,問林怎樣捱得過長期被拘禁的日子,林當時笑說:「試過就知道,想不想試一下?」豈料一語成讖,「那天消息傳來,他們被判刑,就像劉曉波死訊那一晚,走到海邊遊蕩,無法釋懷,欲哭無淚」。
■記者白 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