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華人銀行竟成金融海嘯代罪羔羊紀錄片上映全美迴響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14日 04:35
2017年10月14日 04: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美國華爾街銀行因過度批出房貸,十年前觸發全球金融海嘯。但鮮為人知的是,紐約一間由華人經營的「蚊型」銀行,竟成為海嘯後,唯一一間被美國政府刑事檢控的銀行。這段故事被拍成紀錄片,日前在全美播放,引起極大迴響。案件主人翁、國寶銀行主席孫啟誠接受《蘋果》專訪,他認為案件反映華人政治影響力不足,「如果(案件)可以讓華人看到政治的重要性,我們犧牲是值得的」。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在曼哈頓唐人街包厘街6號,國寶銀行(Abacus Federal Savings Bank)總部並不起眼,但對紐約華人、特別是還沒來得及累積信用評分(credit score)的新移民來說,除了懂中文的員工外,銀行內的保險箱服務、具彈性的貸款選擇,使銀行成為了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不過,在曼哈頓檢察院眼中,這只有6間分行的「蚊型」社區銀行,卻是觸發全球金融海嘯的「元兇」。2012年,曼哈頓檢察院以協助客戶騙取房利美(Fannie Mae)貸款為理由,向國寶銀行提出包括貸款欺詐、偽造商業紀錄等184條控罪,使該行成為金融海嘯後,唯一一間遭美國政府刑事起訴的銀行。
「紐約是國際金融中心,(檢察官)用刑事法起訴我們,希望殺雞儆猴,用案例向大型銀行索取賠償,其實是合法勒索」,1984年創辦國寶銀行的孫啟誠向記者說,美國歷史上沒有一間銀行能夠在刑事案件被定罪後,繼續經營下去,「大銀行是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我們是small enough to jail(小到可以入獄)」。
持續逾3年訴訟,國寶銀行花了1,000萬元(美元,下同)律師費,向法院提交了超過90萬頁文件,最終以「大衛戰勝哥利亞」姿態,「慘勝」曼哈頓檢察院,「就算贏了,銀行損失也不少」,孫啟誠補充,「銀行花了2年恢復業務,估計商業損失起碼1,500萬元」。
當年法庭文件顯示,國寶銀行批出的4,390宗房屋貸款中,16宗變成壞帳,壞帳率僅0.36%,遠低於全國平均壞帳率的6.6%。因借款人虛報財政收入,而被提上法庭的31宗貸款個例,全部保持良好還款紀錄,房利美還因此賺取了250萬元利息。按慣例,此類銀行犯錯一般以民事訴訟和罰款了結,被刑事起訴並不尋常。
美國導演Steve James把國寶銀行案件拍成90分鐘紀錄片《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日前在美國公共電視台(PBS)頻道播放,引起全美迴響,「有人專門從科羅拉多州跑來紐約,開戶口支持我們;更多人看完電影後,寫信感謝我們作為弱勢團體,願意抗爭到底」,孫啟誠還被邀請到不同大學演講,討論如何檢討美國司法制度。
孫啟誠表示,在現時美國社會環境下,華人不願涉足政壇,最終吃虧,「(檢察官)知道華人沒有政治力量,就算國寶銀行倒閉,也沒有政治後果」。5年過去,美國政壇起覆天翻地變化,元氣大傷的國寶銀行及82歲的孫啟誠,繼續在唐人街服務移民,「如果案件可以團結僑社,仿傚猶太人、非裔美國人正視政治影響力,那我們犧牲也是值得的」。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