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特首林鄭月娥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即為成效欠佳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補鑊」,提出7項補救措施,包括容許住戶成員合併計算工時、調高津貼額及入息上限等,並新增一層津貼額及工時要求,以及放寬個人申請。低津將易名「在職家庭津貼」,明年4月1日實施。學者估計受惠人數會增加三至四成,約17萬至18萬人。
記者:王家文
上屆政府落實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屢被批評申請繁複,窒礙申請,去年5月推出至今,只有逾3.5萬個家庭約13萬人申領津貼,遠低預期20萬戶約70萬人受惠。經過3個月檢討,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7項措施補救,除放寬一人住戶申請外,也將在職家庭津貼由兩級制擴展為三級制,在中間新增一層津貼額及工時要求。
新制拉高入息限額
新制下,合資格住戶每月可獲發400元至1,200元津貼不等;另外,每名兒童每月可獲津貼500元至1,000元,同樣按住戶工時及入息而定。
現時低津入息限額以全港住戶收入中位數計算,包括沒收入的長者等;新制改以從事經濟活動的住戶收入計算,會拉高中位數,變相放寬入息限額,如2人家庭中位數由9,500元上升至1.3萬元。加上增設70%一層入息限額,加強防貧功能,讓更多在職家庭納入援助網。
舉例一個4人家庭,月入2.5萬元,丈夫每月工時達192小時,但在現行低津因超過入息限額(60%),未符合領取全額或半額津貼。新制因增設70%一層入息限額,4人家庭入息上限為2.66萬元,該家庭便可獲半額津貼,連同兩名兒童津貼,每月合共1,600元。
容許住戶工時合併
另一項放寬措施是容許住戶成員合併工時計算。例如一個3人家庭,月入不高於中位數50%,夫妻二人每月工時為100和92小時,因現行低津以申請者個人工時計算,故不達標。
放寬合併後,二人每月工時共達192小時,可領取全額高額津貼1,200元,連同一名兒童津貼共2,200元。此外,長者生活津貼也豁免計算於入息限額。新制度明年4月1日推行,易名「在職家庭津貼」,屆時會取消以家庭為單位申領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並由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事統一處理。
今年施政報告沒有如低津公佈時,高調推算有數以十萬計人受惠。政府消息人士解釋,因統計處調查顯示,不少合資格申領低津人士,認為沒需要,故難作推算。但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表示,料有約10萬個家庭共31萬人受惠。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指出,上述多項改革措施可令制度較鬆動,「多啲人受惠」。但部份從事散工等住戶仍難以提交工時證明,核心問題未改善,惟工時要求卻由兩層改至三層,變得更加複雜。
黃洪指,除非日後工時證明能寬鬆處理,否則申請人數未必大幅增加,估計上升三至四成,約17萬至18萬人。
市民心聲
「我生嗰陣老公請咗3日假,好彩有工人幫手,但冇工人嗰啲,如果老公只有5日侍產假就實唔夠,女人生完BB好攰,好想老公喺身邊幫手,心情都會安樂啲,但政府太遲推出措施,而產假有10個禮拜已好夠。」
記者:王家文
上屆政府落實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屢被批評申請繁複,窒礙申請,去年5月推出至今,只有逾3.5萬個家庭約13萬人申領津貼,遠低預期20萬戶約70萬人受惠。經過3個月檢討,林鄭月娥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7項措施補救,除放寬一人住戶申請外,也將在職家庭津貼由兩級制擴展為三級制,在中間新增一層津貼額及工時要求。
新制拉高入息限額
新制下,合資格住戶每月可獲發400元至1,200元津貼不等;另外,每名兒童每月可獲津貼500元至1,000元,同樣按住戶工時及入息而定。
現時低津入息限額以全港住戶收入中位數計算,包括沒收入的長者等;新制改以從事經濟活動的住戶收入計算,會拉高中位數,變相放寬入息限額,如2人家庭中位數由9,500元上升至1.3萬元。加上增設70%一層入息限額,加強防貧功能,讓更多在職家庭納入援助網。
舉例一個4人家庭,月入2.5萬元,丈夫每月工時達192小時,但在現行低津因超過入息限額(60%),未符合領取全額或半額津貼。新制因增設70%一層入息限額,4人家庭入息上限為2.66萬元,該家庭便可獲半額津貼,連同兩名兒童津貼,每月合共1,600元。
容許住戶工時合併
另一項放寬措施是容許住戶成員合併工時計算。例如一個3人家庭,月入不高於中位數50%,夫妻二人每月工時為100和92小時,因現行低津以申請者個人工時計算,故不達標。
放寬合併後,二人每月工時共達192小時,可領取全額高額津貼1,200元,連同一名兒童津貼共2,200元。此外,長者生活津貼也豁免計算於入息限額。新制度明年4月1日推行,易名「在職家庭津貼」,屆時會取消以家庭為單位申領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並由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事統一處理。
今年施政報告沒有如低津公佈時,高調推算有數以十萬計人受惠。政府消息人士解釋,因統計處調查顯示,不少合資格申領低津人士,認為沒需要,故難作推算。但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表示,料有約10萬個家庭共31萬人受惠。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指出,上述多項改革措施可令制度較鬆動,「多啲人受惠」。但部份從事散工等住戶仍難以提交工時證明,核心問題未改善,惟工時要求卻由兩層改至三層,變得更加複雜。
黃洪指,除非日後工時證明能寬鬆處理,否則申請人數未必大幅增加,估計上升三至四成,約17萬至18萬人。
市民心聲
「我生嗰陣老公請咗3日假,好彩有工人幫手,但冇工人嗰啲,如果老公只有5日侍產假就實唔夠,女人生完BB好攰,好想老公喺身邊幫手,心情都會安樂啲,但政府太遲推出措施,而產假有10個禮拜已好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