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增醫療撥款 不提縮短輪候時間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12日 22:35
2017年10月12日 2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林鄭月娥曾明言會盡量給資源予醫管局改善服務。施政報告更改撥款大原則,把人口增長率及地區人口結構變化預測納入指標,釐定醫管局未來3個財政年度最低撥款額;消息人士稱,新方法下整體撥款額將「只加不減」。但有立會議員認為,林鄭無法擺脫以「加錢」作為解決公營醫療問題的固有思維,解決人手不足、輪候過長問題措施欠奉,「作為病人完全感覺唔到有乜得着」。
記者:于健民
根據慣例,政府審視醫管局提交的開支預算後,會相應給予撥款;但16/17年度醫管局因應政府節約資源計劃,須削約2.5億元開支,令經常撥款最後減1,200萬,激起業界反彈;到17/18年度,政府給予醫管局544億元經常撥款,較16/17年度增加20億元。
人口增加及老化納入指標
為持續改善公營醫療服務,施政報告提出在給予醫管局撥款時,除了根據收支預算,也把人口增長率、人口結構變化的預測納入指標,以計出最終的撥款額。報告亦承諾給予醫管局的經常撥款是「逐步遞增」,換言之政府「硬削」醫療撥款情況將不復見。
根據統計處上月發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17-2066》,去年本港人口約734萬,並會以平均0.4%的增幅,升至2043年的822萬人;長者人口方面,去年有116萬人,料會升至2036年的237萬人,屆時佔總人口31.1%。消息人士表示,現階段未能透露下個財年的撥款額多少,但因為人口增加及老化是社會趨勢,撥款額必會增加。
消息又指,政府未來公佈給予醫管局撥款額的方法也與以往大相逕庭,明年財政預算案會一次過公佈18/19年度的確實撥款額,以及19/20、20/21年度的預計最低撥款額。消息人士強調,為接續兩個財年估算最低撥款額,旨在讓醫管局有所準備及估算未來人手、設備等開支,並非規限醫管局的資源運用。
「病人感覺唔到有得着」
至於公立醫院如何運用資源,今次施政報告較上一份着墨明顯較少,市民關注的加床、縮減輪候時間措施等,均沒有提及。消息人士則指出,公立醫院將會增設6間風濕科或泌尿科診所;亦會探討透過公私營協作計劃,轉介穩定的精神病個案,例如輕度認知障礙症病人至私營診所。政府亦承諾,醫管局會聘請未來5年共2,000多名本港醫科畢業生。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相信一次公佈3年最低撥款額,有更多時間予公院評估不同服務的成效,長遠有助資源用得其所。惟現時的內容未有提及如何串連醫院與社區的服務,希望政府盡快有更多細節。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批評,林鄭的醫療政策沒有明確的改革方向,「作為病人,係完全感覺唔到有咩得着」,甚至連一些具體指標亦欠奉。他又指,加開護士診所不能縮減輪候潮,屬藥石亂投的措施,表示失望。
市民心聲
「落實中史科做初中必修科,仲要加多啲內容,可能會加重師弟師妹壓力,本身呢科都好多嘢讀,我學校初中中史世史都要讀,同埋擔心會加洗腦內容落去,依家港獨嚴重,政府可能會做手腳,令學生覺得自己係中國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