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政府為便利工廈轉型並釋放土地資源,考慮重啟活化工廈政策,為文藝創意產業提供營運空間,包括研究鼓勵更多整幢工廈重建,和處理業權分散問題,例如檢視現時九成強拍門檻是否有需要下調,以及釐清地契上列明的「工業」及「倉庫」用途的定義。
鼓勵整幢重建
消息人士透露,當局正進行為期6至8個月檢討,預計明年中完成,包括探討如何在計劃下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及合適社區設施等提供運作空間。消息稱,檢討亦會研究如何鼓勵更多工廈業主作整幢重建,並處理業權分散問題,包括研究是否有需要進一步下調現時九成的強拍門檻。
消息人士解釋,現時部份工廈的強拍門檻可低至八成,但其樓齡需達30年以上,並不在工業區內,其餘的門檻則是九成,但如要劃一調低至八成,仍需要全面研究。
至於現時地契上列明的「工業」及「倉庫」用途的定義,以往常因定義不夠清晰,更牽涉不少法律訴訟,故有關檢討亦會就有關定義作詮譯。
消息人士解釋,現時已有151幢工廈完成活化,但當中大部份是改裝,整幢重建不多,故需要研究鼓勵更多重建。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認為,全港有1,400多幢工廈,整幢重建的工廈並不多,改裝也只有百多幢,建議政府簡化審批程序,容許有較多改動空間,減少對設計的掣肘,成效會更高,另針對分散業權的工廈,應容許局部業主作合理局部改善。
■記者曾偉龍
鼓勵整幢重建
消息人士透露,當局正進行為期6至8個月檢討,預計明年中完成,包括探討如何在計劃下為文化、藝術、創意產業及合適社區設施等提供運作空間。消息稱,檢討亦會研究如何鼓勵更多工廈業主作整幢重建,並處理業權分散問題,包括研究是否有需要進一步下調現時九成的強拍門檻。
消息人士解釋,現時部份工廈的強拍門檻可低至八成,但其樓齡需達30年以上,並不在工業區內,其餘的門檻則是九成,但如要劃一調低至八成,仍需要全面研究。
至於現時地契上列明的「工業」及「倉庫」用途的定義,以往常因定義不夠清晰,更牽涉不少法律訴訟,故有關檢討亦會就有關定義作詮譯。
消息人士解釋,現時已有151幢工廈完成活化,但當中大部份是改裝,整幢重建不多,故需要研究鼓勵更多重建。
測量師學會前會長何鉅業認為,全港有1,400多幢工廈,整幢重建的工廈並不多,改裝也只有百多幢,建議政府簡化審批程序,容許有較多改動空間,減少對設計的掣肘,成效會更高,另針對分散業權的工廈,應容許局部業主作合理局部改善。
■記者曾偉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