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lick得多 手指痹痛 或患滑鼠手可致肌萎 戴手托入睡助改善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11日 22:35
2017年10月11日 22:3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手指或手臂又痹又痛,小心是患上俗稱「滑鼠手」的腕管綜合症,若置諸不理忽略治療,嚴重會令肌肉萎縮,影響手指活動能力。骨科醫生指出,腕管綜合症大多並非由單一原因引致,藥物副作用及勞損均會影響,患者佩戴手托及手術均可改善症狀,因手術相對較簡單,高齡患者亦適合進行。
記者:伍雅謙
骨科專科醫生梁家騏指出,腕管有四塊骨骼及一條韌帶,中間則是9條肌腱及一條正中神經,因腕管空間有限,若其中一條肌腱勞損或腫脹,便會壓着神經線,出現痹痛,引致腕管綜合症。患者可以因手指長期進行重複性動作,如OL經常用鍵盤打字或操作滑鼠等,令筋腱活動過多而腫脹,亦可能因藥物副作用引起,譬如懷孕後期、甲狀腺、腎病及服食避孕藥人士,身體容易保留水份,亦會令腕管組織腫脹,在狹窄的腕管內壓迫神經,出現麻痹情況。
梁稱,女士及30至60歲人士會較多出現腕管綜合症,女性可能因荷爾蒙影響身體水份所致,患者大多感到手指尖麻痹,並以拇指至無名指左側範圍最受影響,晚上發作尤為頻密,「有時會痹到瞓唔着覺」,亦有患者會感到手部如被鐵緊扣着,嚴重者手指感覺會轉差,甚至拇指肌肉萎縮凹陷。
筋腱勞損腫脹壓神經線
要了解自己是否患上腕管綜合症,梁指,臨床會要求病人屈起手腕約一分鐘,令腕管面積收細,若病人感到麻痹感增加,並以拇指最明顯,患上腕管綜合症的機率較高。此外,亦可進行神經傳導檢查,根據神經脈衝在腕管時的速度來診斷,若到腕管時速度轉慢,便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曾有病人感到手指麻痹,誤以為是血管不通所致,提醒血管不通多感到手指冰凍,而非麻痹。
雖然腕管綜合症部份原因可能因筋腱勞損腫脹壓神經線引起,但梁稱,筋腱及神經位於腕管深處,即使冷敷未必能改變內裏溫度,反而症狀輕微者,建議可佩戴手托紓緩病況,因手托將手腕固定的姿勢,可令腕管面積保持在較大的空間,病人可選擇在晚上戴着手托入睡,若病因是工作勞碌等生活方式影響,只要誘因不再存在,大約一周便會感到改善,亦甚少會翻發。
手術鎅鬆韌帶可根治
不過,若是因本身腕管天生較狹窄,並因勞損至筋腱脹起,便較易復發,或需接受手術治療。梁指,手術是將手腕韌帶鎅鬆,令腕管空間增大,不再壓着神經,便能根治問題。一般手術過程約為15至30分鐘,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術均可,術後初期可能有少許痛楚,約7至10日傷口便會癒合。
梁指,手指麻痹的患者,術後很快便會改善症狀,若手指已失去感覺,患者慢慢亦會能重拾知覺。惟若症狀嚴重至肌肉萎縮,康復需時較長,亦未必能恢復肌肉,可能無法進行某些動作,便需犧牲較不重要的手指筋腱,譬如將無名指的筋腱移植至拇指,手術較為複雜。
腕管綜合症手術相對較簡單,梁指,他父親在2、3年前在93歲高齡接受手術,當時手指麻痹症狀已有一年多,因打牌時無法「甩牌」,才決定進行手術。他稱,父親進行了30分鐘局部麻醉的手術,術後約兩周,「打麻雀已經可以甩番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