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想像一下,當你怒火中燒時若然聽到有人籲你「冷靜」,你會因此冷靜下來嗎?但很多會在別人發脾氣時,卻常常籲人「冷靜」、「放輕鬆」甚至質問「為甚麼你這麼憤怒」。有心理學家指,這樣做如火上加油,提醒雙方在暴怒當下,最重要的不是「冷靜」,而是明白發怒原因,才可慢慢疏導怒火。
臨床心理學家塔德魯斯(Amanda Tadrous)解釋,當我們發脾氣時對方要我們「冷靜」,其實意味對方無視我們的情緒,「這句說話令我們覺得無人聆聽,而且不被重視,而那些經常(例如孩童時代)被人忽略的人,可能反應特別強烈,因為這會令他們勾起不愉快的過去」。
塔德魯斯坦言,沒有一個萬全方法應對所有情況。如果是一次性的爭執,有時迴避一下也有幫助,例如說:「你是對的--我要走開冷靜一下,之後再討論這回事。」塔德魯斯說,迴避不是代表你敗走,而是理解到對方不聆聽你的話,無論你如何大吵大鬧也於事無補。
處理情緒的首要條件,是學懂觀察它,注意觀察情緒的時候,不需要強行嘗試改變心情,或批判自己的情緒--例如知道自己動怒,那就夠了。然後可以分散注意力,如看看舊照片、或重讀那些令你發笑的訊息等等,有時深呼吸也可以。而一段時間過去後,可以重提事件,但必須注意自己的聲量,也要專注事實,不要說「你經常這樣」等等廣泛而無意義的說話。
相反,如果你見到對方怒氣沖沖,也要克制避免說出要對方冷靜的說話,嘗試了解對方情緒,例如可以說:「你面對這個情況,感到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塔德魯斯建議此時記緊避免提出批評,問一下對方自己可以如何幫忙,有時他們可能只想發洩一下,或是想一個人處理情緒,總之不要忽視他們的情緒,以免令對方覺得你漠不關心。而事實上,若然伴侶經常故意忽略或忽視對方的情緒,這也不是一段值得維繫的關係。
英國《都市報》
臨床心理學家塔德魯斯(Amanda Tadrous)解釋,當我們發脾氣時對方要我們「冷靜」,其實意味對方無視我們的情緒,「這句說話令我們覺得無人聆聽,而且不被重視,而那些經常(例如孩童時代)被人忽略的人,可能反應特別強烈,因為這會令他們勾起不愉快的過去」。
塔德魯斯坦言,沒有一個萬全方法應對所有情況。如果是一次性的爭執,有時迴避一下也有幫助,例如說:「你是對的--我要走開冷靜一下,之後再討論這回事。」塔德魯斯說,迴避不是代表你敗走,而是理解到對方不聆聽你的話,無論你如何大吵大鬧也於事無補。
處理情緒的首要條件,是學懂觀察它,注意觀察情緒的時候,不需要強行嘗試改變心情,或批判自己的情緒--例如知道自己動怒,那就夠了。然後可以分散注意力,如看看舊照片、或重讀那些令你發笑的訊息等等,有時深呼吸也可以。而一段時間過去後,可以重提事件,但必須注意自己的聲量,也要專注事實,不要說「你經常這樣」等等廣泛而無意義的說話。
相反,如果你見到對方怒氣沖沖,也要克制避免說出要對方冷靜的說話,嘗試了解對方情緒,例如可以說:「你面對這個情況,感到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塔德魯斯建議此時記緊避免提出批評,問一下對方自己可以如何幫忙,有時他們可能只想發洩一下,或是想一個人處理情緒,總之不要忽視他們的情緒,以免令對方覺得你漠不關心。而事實上,若然伴侶經常故意忽略或忽視對方的情緒,這也不是一段值得維繫的關係。
英國《都市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