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一名婦人入院做手術切除頸部肉粒及化驗,其後向AIA申請保險賠償16,987元,卻被對方以手術費高於正常為由拒絕。案件昨日在小額錢債法庭聆訊,AIA在庭上提出,願向事主周太賠償大半費用,但因周太在術後留院屬「預防性護理」,違反合約條款中「醫療所需」的定義,拒絕賠償住院費用。受保人丈夫周先生斥AIA大玩文字遊戲,一般人根本難以理解。
控方在庭上傳召為周太主診的何醫生作供,何指周太去年6月因頸部長出30顆粒狀物向他求診,初步診斷為疣,因帶有傳染性,加上粒狀物數量多並接近動脈,故安排周太於聖德肋撒醫院做切除手術,其後經化驗確診為良性麟性乳頭狀瘤。何稱,病人接受手術時需局部麻醉,每粒疣落0.5cc麻醉藥,劑量達15cc,或可引致頭暈、心臟停頓等副作用,故安排留院觀察一晚。
惟AIA代表陳詞時指,保險合約條款訂明,受保範圍僅限「醫療所需」,不包含實驗、普查和預防性護理及檢驗,費用金額必須為合理和慣常。但因何醫生所用的麻醉劑量高達15cc,超出藥用字典建議上限10cc,導致周太須留院,認為留院屬預防性治療,亦非醫生慣常做法。AIA向法官提出,只賠償賬單中的手術、化驗和藥費,合共9,260元,但不會承擔因住院所花的費用。
被斥玩文字遊戲
周先生斥AIA大玩文字遊戲,指普通人對「預防性治療」的理解,一般都是身體檢查、注射疫苗等,從沒想過術後留院觀察,亦可被視為預防疾病,「點會知原來醫生用藥多咗就冇得賠」。
法官在庭上指出,若醫生用藥超出指引限制,令病人需額外接受治療,做法非合理和慣常。根據合約,保險公司毋須為該款項負責。法庭押後裁決至本月24號。
案件編號:SCTC9322/17
■記者梁銘恩
控方在庭上傳召為周太主診的何醫生作供,何指周太去年6月因頸部長出30顆粒狀物向他求診,初步診斷為疣,因帶有傳染性,加上粒狀物數量多並接近動脈,故安排周太於聖德肋撒醫院做切除手術,其後經化驗確診為良性麟性乳頭狀瘤。何稱,病人接受手術時需局部麻醉,每粒疣落0.5cc麻醉藥,劑量達15cc,或可引致頭暈、心臟停頓等副作用,故安排留院觀察一晚。
惟AIA代表陳詞時指,保險合約條款訂明,受保範圍僅限「醫療所需」,不包含實驗、普查和預防性護理及檢驗,費用金額必須為合理和慣常。但因何醫生所用的麻醉劑量高達15cc,超出藥用字典建議上限10cc,導致周太須留院,認為留院屬預防性治療,亦非醫生慣常做法。AIA向法官提出,只賠償賬單中的手術、化驗和藥費,合共9,260元,但不會承擔因住院所花的費用。
被斥玩文字遊戲
周先生斥AIA大玩文字遊戲,指普通人對「預防性治療」的理解,一般都是身體檢查、注射疫苗等,從沒想過術後留院觀察,亦可被視為預防疾病,「點會知原來醫生用藥多咗就冇得賠」。
法官在庭上指出,若醫生用藥超出指引限制,令病人需額外接受治療,做法非合理和慣常。根據合約,保險公司毋須為該款項負責。法庭押後裁決至本月24號。
案件編號:SCTC9322/17
■記者梁銘恩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