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Patrick曾就讀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地球科學副學士課程,四出考察,見識美好的自然風光;又參加了「樂施青年動力2010」,接觸不同階層的人,深感人類生活在氣候變化下的影響,因而萌起實踐低碳生活的念頭,卻往往被人敷衍,「他們會說﹕『環保,一個人做有什麼用?』」從前只知環保涉及環境問題,近年多接觸這方面的資訊,才明白弱勢社群受氣候變化重大威脅。
升讀公開大學後,Patrick主修環境學,又在連鎖店當兼職店務員,目睹很多不環保、浪費的情况,如因為衣服廉宜、款式多,不少顧客購物無視實際需要,每天消耗很多包裝膠袋、熱感紙收據。於是他身體力行,把環保信息帶給同事。他的制服其實是店內售賣的衣服,公司會以折扣價賣給員工,出糧日或之前一天,「我會傳短訊給同事,提醒他們要自備環保袋,如果他們真的忘了,我會借給他們」。Patrick發現只要持之以恆,身邊人會受到感染,真的會自備環保袋。Patrick亦會不厭其煩,蒐集棄掉的熱感紙收據,穿上小孔,製成筆記本,「原來熱感紙回收成本很貴,香港很少回收」。
Patrick說,環保不能為自己省下很多錢,「最大得着是開心一點」,可以滿足自己的信念,但他不想走向極端、偏激,「我吃很多菜,較少吃肉,但不能完全不吃肉,好像吃車仔麵,我會叫生菜、蘿蔔等菜類,也會叫菜肉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