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趣BLOG BLOG:月入7萬上車路線圖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08日 06:35
2017年10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今個星期三特首林鄭月娥公佈任內首份施政報告,重中之重是協助中產家庭置業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詳情。政府多處放風,首置上車盤定位是「居屋之上,私樓以下」,目標是為從未置業的香港永久居民,申請者入息下限為5.2萬,上限是7萬元。


月入7萬都難上車,由兩個真實個案可帶出事實的荒唐。上周六晉海首輪賣樓,80後準夫妻月入7萬、死慳儲百萬買入600萬以內單位,兩人靠自己積蓄支付大部份首期(兩成近120萬),家人只會幫少少,結果好彩抽到前籌上車。很多留言直指兩位月入7萬,年薪超過80萬,5年始儲百萬是否真係好慳?


兩人5年儲百萬,表面睇似乎不難,但難道一畢業就月入7萬、不用還Grant Loan、畀家用,甚至日常消費嗎。其中一位是註冊護士,現時一畢業起薪點約2.8萬元,然後每年跳一個點,工作5年,月薪估計約3.4萬元,5年加薪約兩成。另一位男士做港燈工程師,假設一畢業月入1.5萬元,每年加薪25%,最新月薪或達3.7萬元,兩者合共逾7萬元。


假設80後準夫妻月儲三成收入,五年間合共儲了15萬、17萬、20萬、22萬及26萬元,剛好就是約百萬元。


另一個個案,已婚余先生昨日抽晉海,打算花500、600萬買入兩房戶,可惜抽唔中,但坦言會繼續抽。余先生與太太入息超越7.2萬元市傳首置上車盤收入上限,指應與首置盤無緣,只能透過私人市場置業。


無疑,首置上車盤客源,某程度就是上車新盤的潛在買家。統計處數據,目前本港約有24萬戶入息介乎5.2萬至7.2萬元,佔整體住戶約9.5%。有房委會成員透露,撇除已有物業住戶,推算約有12萬戶符合資格申請首置上車盤。對私人住宅市場有幾大衝擊,視乎林鄭首置盤規模及時間表。


股榮贊成上車置業,但一切要睇時機及能力。睇淡樓市純粹講值博率,在樓市以外,有更好的選擇。今年初第一篇文是〈2017買股唔買樓〉,能把握今年牛市,最簡單放落盈富基金(2800),年內回報已有三成,遠超今年中原樓價指數一成升幅。或者,很多人終身目標就是有層樓,甚至為了供樓,失去財務自由,再沒有其他閒錢投資也在所不惜,如果這樣的人生是你嚮往的,再多說也無謂。


年輕人儲錢為上車作準備是好事,但我更贊成先投資、後上車。就以80後準夫妻為例,近5年將三成收入,月供股票方式買盈富或港鐵(066),至今累積金額是125萬元,及135萬元。誠言,買股票有風險,但買樓就冇風險嗎?後者更有槓桿效應,當月入7萬的中產家庭也難頂,其他實力稍弱的,現時上市防守力其實更薄弱。


港樓貴,但值嗎?套用Mr. Tregunter一篇文作為結尾,大家可思索一下。「我哋習慣了以價格衡量價值,於是出現一種現象,就係容易讓人以為價格高即有價值,貴就係靚……當市場上游資總存量減少時,資產價值就會開始凌駕資產價格。錢太多時錢追資產,垃圾資產都吊高嚟賣,等同中了面目全非腳。錢減少時資產要以其價值吸引錢過嚟,優質資產同垃圾資產被壓平之價差會再顯現,亦即使出還原靚靚拳」。QE是面目全非腳,縮表是還原靚靚拳。縮表開始,樓價回落,信與否,拭目以待。


股榮

fb.com/stockwing1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