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感染日本腦炎的52歲換肺病人曾多次輸血,衞生防護中心追查發現,其中1名捐血者的剩餘血液樣本,對日本腦炎呈陽性反應,確認病人因此染病。
醫生:港篩查制度完善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曾指,本港日本腦炎的病例不多,全球亦未有大規模篩查血液製品中有否日本腦炎病毒的方法,「想做亦做不到」。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圖)認為,今次事件雖然罕見,但應該吸取教訓,包括改善篩查檢驗血包的措施。他認為,若接受輸血者屬高風險病人,例如患有免疫系統疾病、正服食抗癌藥或接受器官捐贈等,因其免疫力低,輸給他們的血包應有多一重檢查,包括日本腦炎病毒;輸給其他病人的血包則維持現有做法,透過病歷、外遊紀錄等檢視捐血者健康情況。
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醫生麥耀光則指,凡輸血均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只是本港篩查制度相對完善,才少有感染個案。麥耀光表示,經輸血感染日本腦炎極罕見,從資源分配考慮難以篩查全部血包,但是公眾不必恐慌。麥耀光亦補充,不鼓勵病人接受非必要的輸血治療。
■記者袁樂婷
醫生:港篩查制度完善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曾指,本港日本腦炎的病例不多,全球亦未有大規模篩查血液製品中有否日本腦炎病毒的方法,「想做亦做不到」。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圖)認為,今次事件雖然罕見,但應該吸取教訓,包括改善篩查檢驗血包的措施。他認為,若接受輸血者屬高風險病人,例如患有免疫系統疾病、正服食抗癌藥或接受器官捐贈等,因其免疫力低,輸給他們的血包應有多一重檢查,包括日本腦炎病毒;輸給其他病人的血包則維持現有做法,透過病歷、外遊紀錄等檢視捐血者健康情況。
血液及腫瘤科專科醫生麥耀光則指,凡輸血均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只是本港篩查制度相對完善,才少有感染個案。麥耀光表示,經輸血感染日本腦炎極罕見,從資源分配考慮難以篩查全部血包,但是公眾不必恐慌。麥耀光亦補充,不鼓勵病人接受非必要的輸血治療。
■記者袁樂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