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倖存者易患上創傷後遺症心理專家鼓勵說出傷痛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07日 06:35
2017年10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美國拉斯維加斯周日槍擊案造成59人死,489人受傷,事件令人悲傷。倖存者憶起當時情況仍然心有餘悸,槍聲及血淋淋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蘋果》專訪了駐南加州的資深輔導心理咨詢博士張馨方,剖析是次槍擊案的倖存者該如何走出傷痛。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是次槍擊案中有59人身亡,但活下去的2萬多人仍然要面對極大心理陰影。張馨方指倖存者容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機會長時間精神緊繃,容易發惡夢,晚上睡覺時會重播當時的畫面。


「有些人的反應是比較延遲,當下不會覺得怎麼樣,這兩日還在麻目狀況中,畢竟這個事件太大了,一下子我們的身體或腦根會反應不過來,不知道怎樣解釋這件事情,慢慢就會出現一些症狀,例如脾氣比較暴躁、比較緊張、睡不好,會比較沒有辦法專心,因為腦子裏還是會不斷重播這些事情。」


另外,罪惡感或自責感也是一個倖存者常有的反應,有時候身邊朋友不幸罹難,都會令倖存者有一種「為甚麼不是我」的自責念頭,對於自己生存有罪惡感及無力感,覺得沒辦法做甚麼。張馨方認為,在那樣的場面能活下來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真的是沒辦法顧到別人,像這樣的事情太隨機,也不是他們可控制,所以無論如何不是他們的錯,接下來可以看一下自己有甚麼能做得到,例如看有甚麼資源可以用,或是幫助死者家屬等。


也有部份倖存者可能產生憤世嫉俗的想法。張馨方指,他們會覺得很憤怒,將無助感轉化成憤世嫉俗,覺得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為甚麼這個國家會這樣。有時候這樣的憤怒是好的,讓人產生動機,希望改變這個社會,讓社會變得更好;但也會有些人覺得既然有些人這麼自私,我也要這麼自私,然後做出極端的事情,他們找不到一個出口消除心中的怒氣。


張馨方指,如果發現有這些情況,在發生事情後第一個月就應該找專業人員傾談,儘早讓情緒得以宣泄,做一些放鬆治療或催眠,讓頭腦可以放鬆下來,因為如果長期失眠對身體有重大影響,會有嚴重後遺症。


除了涉事的人,其實民眾看了新聞報道後也會有心理上的影響,比如覺得「為甚麼世界上有這麼多壞人」、「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等。他們可能有很多無力感和無助感,覺得「以後是不是不要出門了」、「不去享受演唱會了」等等。張馨方指,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沒辦法控制的,可以控制的是多關照身邊的人,互相幫忙,傳遞正能量,把無力感跟無助感消除一些。


如果是身邊有親朋好友經歷了這樣的創傷,張馨方表示該鼓勵他們說出來,因為他們會一直在腦子裏重播,說出來會對他們有幫助。但切記,他們講述時只需靜心聆聽,不要批評他們當時的處理方法,或是說了解他們的感受,「其實我們不可能了解他們的感受,因為我們沒有當場在那裏。」


警方仍然在追查到底槍手的犯案動機。張馨方指一般民眾都想知道最終原因,讓心裏好過一點,但因為槍手是單一行動,所以較難猜測背後動機。從心理角度分析,她表示,有些歹徒屬於反社會人格,該人格特點之一是不把人命當一回事,把自己看的很高,很有優越感,覺得自己有權力去殺人。也有部份歹徒犯案是因為童年有不好的經驗,父母長輩灌輸的道德意識與常人不一樣。


她表示,目前還難定奪槍手是否屬於這兩種類型。不過,她也說,如果兇手是屬於反社會人格,這類人往往非常聰明,他們不會覺得自己有病,也不會看心理專家,所以難以被診斷出來,加上心理專家對於病人隱私比較保護,資料不會隨便外泄,所以就算要審查精神狀況才可以買槍,對於這種人格類型的人亦沒有影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