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紐約拍賣市場蓬勃,但開業已有10年、美國首批專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凱尚畫廊,創辦人Eli Klein接受《蘋果》訪問指,由於適應不了複雜的中國市場,市內逾10間大型畫廊,紛紛於近年結業或倒閉,「探索中國藝術界十分困難」;但他仍然看好行業前景,「優秀的藝術家很多,作品是在中國自由表達意見的主要窗口」。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位於曼哈頓的凱尚畫廊(Klein Sun Gallery),是美國其中一所最大規模、專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畫廊,旗下合作的華人藝術家超過40人。創辦人Eli Klein向記者表示,10年前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高峰期,惟2008年金融海嘯後,重創投資收藏界,「與我們開業時(2007年)相比,專注中國藝術品的大型畫廊,減少了10多間,有些直接結業、有些則被收購合併」。
Eli Klein認為,與10年前相比,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在質素上有明顯進步,惟海外畫廊或收藏家,對中國認識依然有限,往往難以尋覓到有質素的藝術家合作、或購得具升值潛力作品,「探索中國相當相當困難,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文化完全不同」;Eli Klein續指,他本人無數次飛到中國,參觀過的工作室數以百計,才慢慢取得年輕藝術家信任,並把作品帶到美國展覽及售賣。
他合作過的藝術家中,包括被喻為「隱形人」的劉勃麟、已故著名攝影師任航、畫家張大力等,皆喜歡透過作品,表達對社會、政治意見。Eli Klein表示,在嚴格的出版審查或言論自由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經常包含了社會議題、政治意見等元素,「作品上能夠說的話,遠比藝術家口中能說的話多」。
藝術品往往離不開投資收藏,惟近年甚少聽到中國當代藝術品,被投資者以「天價」購入。Eli Klien透露,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投資者對中國藝術品收購意慾的確有所收斂,但另一方面,歐美藝術館、博物館,正靜靜地不斷吸納中國當代藝術品,「以往即使是大型藝術聯合展覽,也看不到中國面孔,但目前情況已有所改變」,Eli Klien相信,隨著歐美與中國藝術界交流增加,市場會重新認識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潛力。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位於曼哈頓的凱尚畫廊(Klein Sun Gallery),是美國其中一所最大規模、專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畫廊,旗下合作的華人藝術家超過40人。創辦人Eli Klein向記者表示,10年前是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高峰期,惟2008年金融海嘯後,重創投資收藏界,「與我們開業時(2007年)相比,專注中國藝術品的大型畫廊,減少了10多間,有些直接結業、有些則被收購合併」。
Eli Klein認為,與10年前相比,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在質素上有明顯進步,惟海外畫廊或收藏家,對中國認識依然有限,往往難以尋覓到有質素的藝術家合作、或購得具升值潛力作品,「探索中國相當相當困難,完全是另一個世界,文化完全不同」;Eli Klein續指,他本人無數次飛到中國,參觀過的工作室數以百計,才慢慢取得年輕藝術家信任,並把作品帶到美國展覽及售賣。
他合作過的藝術家中,包括被喻為「隱形人」的劉勃麟、已故著名攝影師任航、畫家張大力等,皆喜歡透過作品,表達對社會、政治意見。Eli Klein表示,在嚴格的出版審查或言論自由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中國當代藝術作品,經常包含了社會議題、政治意見等元素,「作品上能夠說的話,遠比藝術家口中能說的話多」。
藝術品往往離不開投資收藏,惟近年甚少聽到中國當代藝術品,被投資者以「天價」購入。Eli Klien透露,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投資者對中國藝術品收購意慾的確有所收斂,但另一方面,歐美藝術館、博物館,正靜靜地不斷吸納中國當代藝術品,「以往即使是大型藝術聯合展覽,也看不到中國面孔,但目前情況已有所改變」,Eli Klien相信,隨著歐美與中國藝術界交流增加,市場會重新認識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潛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