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助研發藥物 調節睡眠和生理時鐘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03日 21:35
2017年10月03日 21: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生理時鐘對健康影響研究方興未艾,今年諾貝爾醫學獎三位得主(圖)揭示背後分子機制,促進有關藥物研究。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諾貝爾評審謝拉克稱,現時多家公司正嘗試研發藥物,去提早或延後睡眠和生理時鐘周期。
她更表示:「動物模型有證據顯示,如逆時鐘而行,動物會患糖尿病。但這引發另一思路,若可調控那時鐘,或可防止新陳代謝失調和炎症失調。」另有科學家則研究利用生理時鐘新療法,包括找出何時服藥會最有效。
謝拉克又指,現時有關生理時鐘一大熱門課題,是了解人腦內的主時鐘如何跟其他器官時鐘同步。舉例說,一個人從紐約飛往巴黎,大腦主時鐘一日內就可適應時差,但其他器官可達六日。她指另一研究方向是,生理時鐘的基因如有變異,會對睡眠模式等有何影響。
謝拉克指生理時鐘令人關注到環境影響,如在夏季日間極長、冬季日間短的瑞典,留意睡眠衞生對健康很重要。近期亦有研究指,夜間接觸電子產品屏幕的藍光,會令身體以為天亮產生饑餓感,令人較易肥胖。
德新社/路透社/《蘋果》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