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坪輋中秋舞火龍 冀港人珍惜鄉村文化 首辦工作坊傳承手藝長青網文章

2017年10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0月03日 18:35
2017年10月03日 18: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今天迎月,新界鄉村傳統中秋習俗會放孔明燈、燒炮仗,但已因危險受監管。粉嶺坪輋村3年前起舉行中秋舞火龍,今年更首次舉辦紮火龍工作坊,村民希望將傳統傳承下來,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坪輋村,反思發展鄉村的價值。
記者:張文鈴
明天便是中秋佳節,在坪輋村土生土長約50年的阿咕,回憶起小時候中秋節會拿着燈籠四處探險,她指以前村內有人放孔明燈,試過一年有孔明燈跌入她家中,結果發生火警,自此不再玩孔明燈。她表示,村內舉辦舞火龍活動源於3年前得悉有村民懂得紮火龍,於是舉行中秋舞火龍熱鬧一番,「好耐未試過新界有舞火龍」,結果吸引了逾200人來慶中秋。
舊村校內辦市集
她續指,希望將傳統傳承下去,決定今年村內首辦紮火龍工作坊,吸引不少人參與;又透露今年於村內坪洋公立學校舉行慶中秋市集,「呢間學校以前都係村內小朋友讀書嘅地方,但2007年就殺校」。
68歲的紮火龍師傅黃志強17年前搬到坪輋村過退休生活,由於出生於香港薄扶林村,年少時耳濡目染下學識紮火龍。他稱,已30多年沒有紮火龍,近年才開始重拾這門傳統工藝,「(紮到)好有滿足感㗎」。他認為,紮火龍最繁複的工序是削竹,每條要一吋闊,然後將竹屈成「甲」字製成龍頭,「通常一日整龍頭,一日整龍身,兩天就可以搞掂」,直言舞火龍可團結大家,感到高興。
對於新界東北發展成近年社會熱話,同樣在村內生活逾20年的村民阿鳳認為,「淨係出嚟嗌呀,講爭取,啲人唔知你做緊乜,好似搞破壞」。她認為,體驗活動或工作坊令更多市民認識坪輋村,「呢邊農地仲有好多,周圍好多植物有唔同用途,某啲草藥祛濕,有啲係美白或者祛濕疹」,然後外人會發現這就是坪輋村的價值。她期望,更多人親身來感受鄉村其實離市區不遠,反思「係咪真係一盆英泥或水泥倒落去呢個地方,就令呢度生活緊嘅人好好」。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