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北京市政府日前才高調表明,京城要在中共十九大期間「切實打好藍天保衞戰」。不過,中國社科院昨在最新發表的《城市藍皮書》中,卻狠批京津冀地方當局在2014年召開APEC會議及前年閱兵期間,在京津冀採取工業停工及車輛限行等措施,造就「APEC藍」及「閱兵藍」;惟這種治理背後由「高級別政治力量」統籌,「大事件」甫結束,治理即告終止,未有在本質改善區域空氣質量。
「大事件」治污行政費高
該題為「大國治霾之城市責任」的藍皮書中提到,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產及消費國、環境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國,生產和生活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其中煤炭佔前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達64%,遠高於發達國家平均約20%水平,而使用的煤炭更大多是會大量製造二氧化硫的高硫煤。這種不合理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是形成霧霾主因。
社科院稱,去年全國共出現8次大範圍、中度至重度持續霧霾天氣,按年減少3次,空氣達標年均日數由2013年的60.5%升至去年74.2%,同期PM2.5年均濃度下降逾三成。但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仍是最差,去年超標天數比例逾四成,全國空氣最差的10個城市中,京津冀佔了6個。
藍皮書批評,部份地方政府有「重發展、輕環保」、「先污染、後治理」思想,對企業排污或環境違法行為「隻眼開、隻眼閉」;又稱「大事件」治污行政費用過高,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可達立竿見影的治理效果,惟長期效果不盡人意。社科院建議參考外國經驗,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建立治理霧霾的長效機制,以及應積極推進生態型城市建設。
北京《經濟日報》
「大事件」治污行政費高
該題為「大國治霾之城市責任」的藍皮書中提到,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產及消費國、環境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國,生產和生活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其中煤炭佔前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達64%,遠高於發達國家平均約20%水平,而使用的煤炭更大多是會大量製造二氧化硫的高硫煤。這種不合理的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是形成霧霾主因。
社科院稱,去年全國共出現8次大範圍、中度至重度持續霧霾天氣,按年減少3次,空氣達標年均日數由2013年的60.5%升至去年74.2%,同期PM2.5年均濃度下降逾三成。但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仍是最差,去年超標天數比例逾四成,全國空氣最差的10個城市中,京津冀佔了6個。
藍皮書批評,部份地方政府有「重發展、輕環保」、「先污染、後治理」思想,對企業排污或環境違法行為「隻眼開、隻眼閉」;又稱「大事件」治污行政費用過高,依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可達立竿見影的治理效果,惟長期效果不盡人意。社科院建議參考外國經驗,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建立治理霧霾的長效機制,以及應積極推進生態型城市建設。
北京《經濟日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