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鬥蟋蟀成風 一隻炒至13萬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8日 19:35
2017年09月28日 19: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中國鬥蟋蟀(又稱蛐蛐,圖)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如今內地很多地方仍有鬥蟋蟀的習俗。而山東是傳統的蟋蟀產地,每年中秋節前後的「蟲季」,山東的幾個蟋蟀主產地,都吸引了包括香港、上海、杭州等地的客戶前往入貨。近日,當地一隻蟋蟀成交價居然高達11萬元人民幣(下同.近13萬港元),令人譁然。
據悉,每年一到「蟲季」,山東蟋蟀主產地的男女老少都會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奔赴田間地頭抓起蟋蟀來,許多人約兩個月的收入可達四五萬元。在寧津縣柴胡店鎮,每年兩個月的蟋蟀生意產生的經濟效益,佔了這個鎮每年財政收入的7成以上。抓了30多年蟋蟀的柴胡店鎮居民尤清林說,捉蟋蟀靠的是運氣,有的時候百八十畝地裏沒有甚麼好蟋蟀,有時候莊稼地裏這一趟就好多條,不到一個小時就能賺好幾千塊。
一般蟋蟀等昆蟲只能活百天,俗稱「百日蟲」,但怎麼就這麼值錢?有蟲友稱:「花重金買蛐蛐肯定是賭博的。據稱,去年有位上海玩家在寧陽花萬元買了一隻蟋蟀,回上海後放到賭場上,戰無不勝,為這玩家賺了300萬元。」
中國之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