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上周論及「子隨父葬」與「子不隨父葬」,就不得不提清朝乾隆皇帝的昭穆制度葬法。話說滿清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帝,對皇陵選址即面對是否隨父葬的問題,皆因順治帝之父皇太極乃葬於關外瀋陽,而清朝入關滅明遷都北京,皇帝葬北京較為合情合理,最後順治選定北京東面的遵化建皇陵(即後來的孝陵)。
繼順治帝後的康熙帝,遵「子隨父葬」亦葬遵化,皇陵稱「景陵」。到第三任皇帝雍正帝則不同,雍正嫌東陵無吉壤,反而鍾情北京西面易縣的風水,決定建「泰陵」,與父親(康熙)分葬一東一西(東陵及西陵)。又皆因一直有傳雍正繼位不正,指雍正弒父矯旨繼位云云,令雍正改葬西陵乃無顏與父同葬之說言之鑿鑿,有關指控實乃訛傳。
到第四任皇帝乾隆帝又面對是否「子隨父葬」的問題。乾隆本身鍾情東陵,傾向隨祖父(康熙)葬,但又想到如果子孫隨父葬的話,豈非日後全部葬東陵,令西陵只有孤伶伶一座泰陵?
於是命大學士翻查前朝先例,結果引用周朝昭穆制度,所謂昭穆制度指依周朝宗法,左昭右穆,父為昭子為穆,一世為昭二世為穆;實行東陵西陵輪流葬法,即父葬東陵,子葬西陵,孫則葬回東陵,曾孫則葬回西陵,如此類推。在昭穆制度下,結果清朝十帝九陵(註)東陵葬五帝,西陵葬四帝,甚具特色。
註:末代皇帝溥儀無皇陵
琛明大師
summingyeng@yahoo.com.hk
本欄逢周三刊出
繼順治帝後的康熙帝,遵「子隨父葬」亦葬遵化,皇陵稱「景陵」。到第三任皇帝雍正帝則不同,雍正嫌東陵無吉壤,反而鍾情北京西面易縣的風水,決定建「泰陵」,與父親(康熙)分葬一東一西(東陵及西陵)。又皆因一直有傳雍正繼位不正,指雍正弒父矯旨繼位云云,令雍正改葬西陵乃無顏與父同葬之說言之鑿鑿,有關指控實乃訛傳。
到第四任皇帝乾隆帝又面對是否「子隨父葬」的問題。乾隆本身鍾情東陵,傾向隨祖父(康熙)葬,但又想到如果子孫隨父葬的話,豈非日後全部葬東陵,令西陵只有孤伶伶一座泰陵?
於是命大學士翻查前朝先例,結果引用周朝昭穆制度,所謂昭穆制度指依周朝宗法,左昭右穆,父為昭子為穆,一世為昭二世為穆;實行東陵西陵輪流葬法,即父葬東陵,子葬西陵,孫則葬回東陵,曾孫則葬回西陵,如此類推。在昭穆制度下,結果清朝十帝九陵(註)東陵葬五帝,西陵葬四帝,甚具特色。
註:末代皇帝溥儀無皇陵
琛明大師
summingyeng@yahoo.com.hk
本欄逢周三刊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