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療隊參政破特首選委壟斷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7日 06:35
2017年09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站在海富中心通往政府總部的天橋,佔中醫療隊黃任匡腳下是充滿回憶的夏愨道。他指着近樂禮街一旁角落,那是3年前醫療隊大本營。一班醫護人員日夜無休,守護民主種子。3年後,種子沒開花,但黃任匡說,沒有傘運,就沒打贏一眾保守派名醫的真普選醫生聯盟(真普聯);港人也未必知道,醫院裏穿着白衣白袍、彷彿與世隔絕的一群人,都懷着一腔熱血。
「醫護人員唔係不問世事」
3年前,黃任匡是屯門醫院心臟科醫生,當黃之鋒號召群眾衝入公民廣場當晚,他聯同佔中醫療隊其他核心成員,在廣場外正式運作第一個救傷站;接着警察擲催淚彈、龍和道衝突、旺角佔領區罵戰、警方清場……3年後,黃仍於屯院任職,其他名銜卻有一籮:杏林覺醒成員、真普聯成員等。
黃任匡表示,金鐘、旺角兩個佔領區共14個救傷站,義工參與逾2,000人次,「呢個數字已經可以話到畀大家聽,醫護人員並唔係日日呆喺醫院不問世事」。說罷,他指着昔日大本營的所在地:「呢個位(以前)係擺咗4到5個帳篷,畀大家休息、瞓覺、捱通宵,到第二朝又另一批人嚟接力。」
黃有份創辦的杏林覺醒,成為代表年輕醫生的傘後團體,在政改、醫委會改革等事發聲;去年真普聯一行19人當選醫學界特首選委,打破保守派名醫壟斷局面,正因黃與青政前成員鄺葆賢在反醫委會改革一役醞釀參加選委,才能成事。
黃形容傘運一度被港人視為爭民主的絕招,卻失敗告終,激發年輕醫生以深耕細作等方式散播民主種子,「甚至有位朋友話,生仔都係方法,生出嚟之後教佢公民意識、民主真諦,都係一種方法」。
醫療隊召集人歐耀佳稱,傘運為業界發掘有議政能力人才,相信未來社會大小事都會有他們的身影。這些傘後團體包括杏林覺醒、青醫匡時,主要由年輕醫生組成,部份人原是醫療隊成員。一向被視為建制派陣地的衞生服務界也起變化,醫療隊數名核心成員成立護士政改關注組,是業內首個非建制團體;關注組去年甚至破天荒地與物理治療師等多個專業人員組成「衞‧真普30」,奪下上屆特首選委衞服界全數30席。
■記者于健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