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在傘運期間發起醫科生政改關注組的黃遠倬(圖),今天已是醫學系5年級生。他說傘運後大家容易感到麻木,但仍然有份自我期許,「我唔希望自己將來會變成一個依家自己鄙視嘅人」。傘後一年,他參與成立關注時事組織「醫燃」,推動醫科生了解生死教育、人道救援和無家者等社會議題。
今年21歲的黃遠倬說,傘運前港人患政治冷感,但傘運後似乎變得脫敏(desensitize),對接二連三壞消息感麻木,患上「旁觀病」。
盼10年後仍言行合一
醫燃透過講座和探訪活動推動醫科生接觸時事,「希望固然係細,但唔代表我哋要束手就擒」。他盼10年後的自己仍言行合一,在所屬崗位推動社會改革,「就算你角色唔同咗,參與程度唔同咗,但都唔好變到自己唔同晒」。
24歲陳國誠曾參加醫科生政改關注組,傘運後兼職新聞攝影記者,「自己唔係勇敢走上前線,但又好想知道前線發生乜事」。今年他在中大護理學系畢業後成為全職護士,不再隨時走到前線拍攝,愧疚做得不夠多。他質疑過變革會否來臨,但想起東歐歷史,市民在共產黨統治下仍堅拒謊言,直至變革到來,「你唔行第一步,你永遠唔知道結果,你仍然要相信呢種想像」。
■記者潘柏林
今年21歲的黃遠倬說,傘運前港人患政治冷感,但傘運後似乎變得脫敏(desensitize),對接二連三壞消息感麻木,患上「旁觀病」。
盼10年後仍言行合一
醫燃透過講座和探訪活動推動醫科生接觸時事,「希望固然係細,但唔代表我哋要束手就擒」。他盼10年後的自己仍言行合一,在所屬崗位推動社會改革,「就算你角色唔同咗,參與程度唔同咗,但都唔好變到自己唔同晒」。
24歲陳國誠曾參加醫科生政改關注組,傘運後兼職新聞攝影記者,「自己唔係勇敢走上前線,但又好想知道前線發生乜事」。今年他在中大護理學系畢業後成為全職護士,不再隨時走到前線拍攝,愧疚做得不夠多。他質疑過變革會否來臨,但想起東歐歷史,市民在共產黨統治下仍堅拒謊言,直至變革到來,「你唔行第一步,你永遠唔知道結果,你仍然要相信呢種想像」。
■記者潘柏林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