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垃圾桶將絕迹行山徑山系女:自己帶走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7日 04:35
2017年09月27日 04: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港人熱愛行山,卻為郊野公園帶來垃圾,可有想像過沒有垃圾桶的郊野公園行山徑會是怎樣?漁護署計劃今年底前移除遠足徑所有垃圾桶及回收箱,但原來不少市民對新措施全不知情,有人擔心會構成不便,亦有人贊同措施有助鼓勵自己帶走垃圾;有山藝專家坦言本港應對郊野垃圾措施較鄰近地區落後,但「遲做好過唔做」。
記者鍾雅宜
漁護署2015年起推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計劃,逐步減少郊野公園遠足徑的垃圾桶及回收箱,去年已減少一半垃圾桶及回收箱,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指大部分路徑平均垃圾收集量減少33%至89%,故今年8月宣佈年底前移除所有遠足徑垃圾桶及回收箱,但不包括燒烤場等場地。
本報與山藝專家及垃圾清潔義工隊走訪部分郊野公園,其中城門郊野公園菠蘿壩近水霸的山坡有不少垃圾棄置,包括膠水樽、食物包裝紙及發泡膠等,垃圾桶往往成為山徑上野生猴子「搵食」集中地。記者亦隨山徑清潔義工隊「清徑先鋒」到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執垃圾,半日已收集到25公斤垃圾,除鋁罐、膠袋,亦發現長傘、塑膠圓柱體等大型垃圾,甚至工程用的路燈燈頭都有。
行山人士Karena及Fish坦言無聽聞政府計劃全面撤走行山徑垃圾桶,但對她們影響不大,因為已習慣自己帶走垃圾,「政府應該可以做多啲宣傳,如廣告或海報等。」她們亦帶備了毛巾、水袋等,但山藝協會創辦人Sunny認為二人帶備含包裝紙的蛋糕及糖,這些包裝容易在行山時不小心棄置在郊野,故要小心留意。
另一行山人士李小姐則帶備了膠水樽及香蕉行山,她坦言若山徑有垃圾桶會丟棄蕉皮,但支持撤走垃圾桶,「自己拎走垃圾都可以,行山咁辛苦,搬走垃圾嘅人仲辛苦。」她指從未聽聞新措施,認為政府宣傳不足,「如果只貼在郊野,我上到嚟先知,咁我都冇預備啦。」帶兒子來行山的杜女士亦帶了即棄樽裝飲品及盒裝餅乾行山,她擔心撤走垃圾桶帶來不便,「可以少啲(垃圾桶),但唔好完全冇。」
清徑先鋒創辦人李先生指,眼見郊野公園經常有不少垃圾堆積,初期曾嘗試自己行山時清理,但成效不高,故去年初成立此團體鼓勵義工參與。他坦言自03年沙士後行山人士突然急升,山徑垃圾量大增,近期政府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垃圾量才有所回落,但不少位處住宅附近的行山徑垃圾特別多,觀景台、涼亭等亦是黑點,故他支持全面取消山徑垃圾桶,減少遊人依賴垃圾桶,但認為近車路的垃圾桶則可以保留。
李指政府應加強執法才能增加阻嚇力,又稱義工經常在山徑旁的斜坡收集到大量垃圾,估計因政府人員因安全考慮多不會走到斜坡位置收集垃圾,若無人清理,塑膠等垃圾會堆積及釋出有害物質污染土地。
香港山藝協會創辦人梁梓浩Sunny則指設有燒烤場的郊野公園垃圾棄置問題較嚴重,「有燒烤叉、保溫箱,最誇張連營幕、睡墊同拖鞋都有。」他支持全面撤走垃圾桶,坦言本港對處理郊野垃圾措施較鄰近地區落後,現時開始第一步都是好事,「好過唔做。」
【行山減廢小貼士】
1.減少帶膠水樽、紙包飲品,以可再用的水樽取代膠水樽
2.麵包、蛋糕等食物,事先將包裝袋拆掉,放在食物盒帶上山
3.生果皮要長達2年時間才可分解,水果應預先切好放在食物盒帶上山
資料來源:山藝專家Sunny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