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揀唔到呀,係咪選擇困難症發作」?精神科醫生稱,醫學上雖沒有一種病叫作選擇困難症,但一般出現選擇困難問題,多因性格所致,又或受到抑鬱及焦慮症等情緒病影響。若看着餐牌良久仍無法點餐,未必患有精神病,只要無引發情緒問題及生活不便即可。不想經常受困於兩難抉擇,便要學懂理性思考,避免完美主義及依賴。
記者:伍雅謙
常見出現選擇困難的情況,多在選擇飲食及購買衣飾上。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指出,除非是情緒病引致,否則一般就算有選擇困難,如沒有引起情緒問題,「一定唔會開藥」,事主只需學懂處理及解決問題,接受心理治療已足夠,「有時都係教佢點做人」。
臨床出現因選擇困難而引致情緒問題求診,歐陽指多為工作、感情及子女等這些「錯唔起」的問題,「仔女問題都幾多,揀學校都有排揀」。部份人可能是過往經歷或性格所致,導致選擇時特別困難,譬如完美主義者,少許瑕疵亦無法接受,「好多病人唔知揀邊個男朋友,搞搞吓有情緒病」,又或不斷轉換工作也覺得不合適,直至出現情緒問題而求診,亦有依賴成性者,從小由別人幫助抉擇,突然要自己選擇,便感到特別困難。
應接受瑕疵或索性擲公字
歐陽指,曾有50歲已婚女病人,一直聽從父母及丈夫的決定,當丈夫離世,便產生嚴重情緒問題,「以前屋企煮乜嘢食、點樣做家務,全部聽老公講」,結果丈夫離世後無人為她作決定,出現適應障礙,日常瑣事也無法決定而出現情緒問題。
選擇有時產生壓力其實屬正常,但若因此引發情緒問題如抑鬱及焦慮等便需求診,歐陽指,抑鬱症狀包括食欲不振、失眠、負面思想、影響集中力、記憶力及社交生活,焦慮症則有全身不適、心跳手震、頭暈及頭痛等症狀,可透過血清素或鎮靜藥物治療,當病人情緒問題得到紓緩,亦需學懂理智決定,才能完全根治。
至於本身患抑鬱及焦慮症的病人,若由於情緒帶動而出現選擇困難,只要接受數周治療改善情緒問題,選擇困難的情況便會消失。曾有一名30多歲已婚女病人,育有一名小朋友,但與上司發生婚外情,該女病人一直希望回歸家庭,多次和上司分手復合,糾纏達兩年,更因此產生不少負面情緒,最後患上抑鬱症。治療後得以改善情緒問題,亦快速與上司「斬纜」,脫離選擇困難的困境。
若始終無法抉擇,歐陽提醒有時出現選擇困難,只因當事人將其中一個選擇的壞處無限放大,「接受瑕疵係成長嘅表現」,與其糾結於選擇上,不如花心思解決選擇後引發的問題。
歐陽建議可將各種選擇寫出來,較只用大腦思考為佳,可在一張白紙上繪畫一個大十字,將每個選擇的好處及壞處寫下,便能輕易看出分別,更可在每個好處及壞處上打分,進一步分析問題。如果仍然無法抉擇,建議可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求助,代作決定,若每個決定後果相若,「就想做咩就做咩啦,唔知自己想做咩嘅,不如擲公字決定啦」。
記者:伍雅謙
常見出現選擇困難的情況,多在選擇飲食及購買衣飾上。精神科專科醫生歐陽國樑指出,除非是情緒病引致,否則一般就算有選擇困難,如沒有引起情緒問題,「一定唔會開藥」,事主只需學懂處理及解決問題,接受心理治療已足夠,「有時都係教佢點做人」。
臨床出現因選擇困難而引致情緒問題求診,歐陽指多為工作、感情及子女等這些「錯唔起」的問題,「仔女問題都幾多,揀學校都有排揀」。部份人可能是過往經歷或性格所致,導致選擇時特別困難,譬如完美主義者,少許瑕疵亦無法接受,「好多病人唔知揀邊個男朋友,搞搞吓有情緒病」,又或不斷轉換工作也覺得不合適,直至出現情緒問題而求診,亦有依賴成性者,從小由別人幫助抉擇,突然要自己選擇,便感到特別困難。
應接受瑕疵或索性擲公字
歐陽指,曾有50歲已婚女病人,一直聽從父母及丈夫的決定,當丈夫離世,便產生嚴重情緒問題,「以前屋企煮乜嘢食、點樣做家務,全部聽老公講」,結果丈夫離世後無人為她作決定,出現適應障礙,日常瑣事也無法決定而出現情緒問題。
選擇有時產生壓力其實屬正常,但若因此引發情緒問題如抑鬱及焦慮等便需求診,歐陽指,抑鬱症狀包括食欲不振、失眠、負面思想、影響集中力、記憶力及社交生活,焦慮症則有全身不適、心跳手震、頭暈及頭痛等症狀,可透過血清素或鎮靜藥物治療,當病人情緒問題得到紓緩,亦需學懂理智決定,才能完全根治。
至於本身患抑鬱及焦慮症的病人,若由於情緒帶動而出現選擇困難,只要接受數周治療改善情緒問題,選擇困難的情況便會消失。曾有一名30多歲已婚女病人,育有一名小朋友,但與上司發生婚外情,該女病人一直希望回歸家庭,多次和上司分手復合,糾纏達兩年,更因此產生不少負面情緒,最後患上抑鬱症。治療後得以改善情緒問題,亦快速與上司「斬纜」,脫離選擇困難的困境。
若始終無法抉擇,歐陽提醒有時出現選擇困難,只因當事人將其中一個選擇的壞處無限放大,「接受瑕疵係成長嘅表現」,與其糾結於選擇上,不如花心思解決選擇後引發的問題。
歐陽建議可將各種選擇寫出來,較只用大腦思考為佳,可在一張白紙上繪畫一個大十字,將每個選擇的好處及壞處寫下,便能輕易看出分別,更可在每個好處及壞處上打分,進一步分析問題。如果仍然無法抉擇,建議可向信任的家人或朋友求助,代作決定,若每個決定後果相若,「就想做咩就做咩啦,唔知自己想做咩嘅,不如擲公字決定啦」。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