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今大選連任容易 內憂外患組閣難默克爾總理寶座 難坐得安樂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4日 06:35
2017年09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德國今日舉行新一屆聯邦議院選舉,民調顯示執政12年的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穩操勝券,「歐洲鐵娘子」幾可肯定能夠展開第四屆任期。大選贏得輕鬆,未來工作卻繁重,尤其是「另類選擇黨」(AfD)料有佳績,極右首次走進國會,改寫德國戰後政治版圖,有觀察家認為,面對內憂外患,她的總理寶座難以坐得安樂。
今次大選有來自42個政黨和組織的候選人,角逐聯邦議院598個議席。執政「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及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在選前各個民調中都得到接近三成半甚至更多支持,超越各對手至少10多個百分點,繼續掌政幾無懸念。
難民問題隨時引發危機
但勝選過後挑戰接踵而來。默克爾競選打經濟牌,吸引選民求穩,惟她勝利後踏出第一步的籌組內閣,隨時已造成動盪。事關執政夥伴「社會民主黨」(SPD)支持率僅逾兩成,有可能做出歷來最糟的成績,極端情形下,大聯合政府或要引入自由民主黨與綠黨,討價還價的過程已是噩夢;極右AfD即使成為議會第三大黨,亦必跟極左「左翼黨」一樣被排除在外,25%兩極民意勢必感到被忽視。
勝選的光輝,亦射不透默克爾執政路上密佈的烏雲。雖然德國經濟向好,失業率更跌至兩德統一後新低,但難民問題始終是有可能爆發的炸彈,而對於柴油車「排放門」醜聞揭示德國汽車業無恥與政府的包庇縱容,民眾怒氣亦未息。
在國際事務上,德國亦面臨重重挑戰,由推動歐洲整合、強化歐元,到處理俄羅斯、烏克蘭和土耳其相關的區域衝突,以至歐美關係等難題,默克爾要維持德國強勢領導絕不輕鬆。著名學者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指:「德國看來相對強大、興盛、穩定,但世界對柏林的期待過高,也許超出了德國人願意付出或能力所及。」
默克爾籲支持者勿輕敵
默克爾與主要對手、SPD的舒爾茨(Martin Schulz),昨日未有放鬆,把握選前最後的一日,加緊造勢,兩人都回到各自的選區活動,默克爾更選擇到去年地選中落入AfD手上的地區格賴夫斯瓦爾拉票,呼籲支持者別因民調結果而輕敵,今日要出來投票,助CDU「帶來佳績」。調查顯示有1/3選民仍未做出決定。
票站今日早上8時(香港下午2時)開放,預期傍晚6時(香港深夜12時)有初步結果。
法新社/路透社/MarketWatch.com
【德國選舉制度特色】
每人兩票
6,150萬合資格選民的選票均設兩個選項,一項選選區候選人,一項則選政黨。全國299個選區經簡單多數制,各直選出一名當選人;另299個議席由比例代表制劃分,但政黨得票率須過5%或有至少3個直選議席,才獲分配議席。即使政黨的直選席數多於在比例代表制中應獲分配的席數,仍可保留這些額外議席,而為確保能反映各黨得票比例,其他政黨亦因而會獲增議席,故此國會總議席可多於598席。
籌組聯合政府
在選舉制度下,德國數十年來無單一政黨能在國會取得過半數議席,亦無少數派政府傳統。故選舉結果出爐後,政黨間須尋求合作籌組聯合政府,一般需時至少數周,其後總統會提出總理人選,交由國會表決確認任命。2013年9月大選後,CDU、CSU和SPD到將近聖誕節才組成大聯合政府。
聯合政府組合可能性
CDU跟CSU在過去12年中,有8年和SPD合作管治德國,外界認為三黨很大機會繼續合作,讓政府擁有較大的過半數議席優勢;但保守派亦有可能與傳統盟友自民黨合作,惟自民黨在稅制、歐元區等的立場上與保守派相左;保守派、自民黨、綠黨也不排除合作,惟自民黨和綠黨政治光譜處於極端,在聯邦政府層面保守派跟兩黨亦沒有合作先例。
美聯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