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學家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3日 06:35
2017年09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中國研發開採可燃冰又有新突破。繼中國於今年5月首次在南海海域成功開採可燃冰(圖)後,官媒央視昨報道,中國科學家團隊近日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裸露在海底海床上的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而發現地點位處1,100米深的深海海底。


不少可燃冰均在海底海床的沉積物中,可蘊藏深至海床下300米處。報道指,中國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近日透過由無人潛水器攜帶、用於鑑定辨析物質分子結構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譜探針,在南海兩個約在1,100米海底的檢測站點,探測到裸露在海床的可燃冰。兩處均是在有豐富有機碳氫化合物流體滲漏的海底冷泉區域,其中一處是在冷泉化能極端生物群落中(可借氧化有機或無機化合物而獲取能量的極端環境生物),裸露可燃冰可作動態合成分解為其提供甲烷等能量源;另一站點則位於一個活動的冷泉噴口內壁。


開採存重大風險

可燃冰作為潔淨燃燒替代能源,中國一直投入巨大資源作開採研發。全球目前已知可燃冰藏量約2,100萬億立方米,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可燃冰的開採要面對包括巨大水壓等大難題,今年5月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在海域成功試採可燃冰、並能由此連續穩定生產天然氣的國家,當局更預計於2030年前能對可燃冰作商業開發。不過可燃冰若開發不慎,將導致短時間內大量甲烷進入大氣,或導致全球生態大災難,加上開採過程存在重大風險,國際社會對其開採一直持審慎態度。


央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