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專家論勢:美債孳息線大幅拉平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2日 06:35
2017年09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美聯儲前晚議息後,維持今年12月加息1次的中位數預測,2018、2019及2020則分別預測加息3次、2.25次、及0.75次,較長線的目標利率則預計會達到2.75%。央行維持明年加息3次的預測,並預測2019及2020合共加息3次(上次是預測2019會加息3次),較長線的目標利率亦較上次預測低了25點子。
由於此前市場有接近一半人認為今年12月不一定會加息,因此議息結果對他們來說是偏向鷹派。筆者則認為,央行正逐步(及緩步地)向下修訂對長線利率的看法,為可能要提早完結加息周期作兩手準備,估計2019及2020年的加息預測次數在未來一年間將有需要不斷地向下修正,惟市場現時大概只會專注於今年12月的議息決定如何。
聯儲局同時宣佈自10月起縮表,內容與此前放風的大致一樣,並沒有具體說明最終的縮減目標。議息後,美債短息上升,三十年期則先升後跌,三十年與五年期之間的息差於周三晚出現自2016年12月以來的最大幅收窄,暗示債券市場對聯儲局的加息及縮表意圖投下了「不信任」一票。
市場對央行的不信任至少有兩方面:
(1)縮表及加息除了是為了政策「正常化」之外,另一目的是要使孳息線稍為傾斜,製造復蘇及通脹回升的印象;但美債孳息線過去近兩年持續拉平,反映市場認為在經濟及通脹回升乏力的情況下,央行有過度收緊政策的風險;
(2)聯儲局自去年12月以來三度加息後,股市及債市持續造好、信貸息差收窄、美滙下跌,上述四種情況均導致金融狀況變得更寬鬆,間接增加了資產泡沫風險的形成。
在這情況下,央行不可以過度收緊政策,因為實體經濟復蘇乏力;但另方面央行不敢不收緊政策,因為金融泡沫風險愈益膨脹。且看未來一兩年間,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哪一方面的發展會較先逼使央行最終要把「政策正常化」這項史無前例的實驗剎停。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