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海闊天空:院士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2日 06:35
2017年09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皇家外科學院院士,是外科醫生的專業銜頭。擁有院士資格,表示這位外科醫生已經滿師,可以獨當一面了。
要得到院士資格,要捱過漫漫長路。醫學院畢業後,實習一年,再加起碼6年的專科培訓,在外科不同的範疇輪轉,其間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評估考核,參加各樣培訓,才有資格參加院士的考試。
過來人都會同意,院士考試的壓力比醫學院畢業考試更大,也許是人生中壓力最大的考試。院士考試通過,代表培訓完成,可以「下山」了,因此考官把關極嚴格。院士試合格率偏低,往往只有兩、三成考生能通過。
另一方面,考生是已執業數年的醫生,在工作的單位也薄有威望,一旦馬失前蹄,顏面何堪?
香港醫學界和蘇格蘭的淵源深厚。一貫以來,院士考生要遠渡重洋,到蘇格蘭的愛丁堡或格拉斯哥考試。近年才邀得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的考官來港舉辦考試。到外地考臨床試,人生路不熟,病種也不是在香港見慣的。若果碰上的病人鄉音重,問病歷時雞同鴨講,考生更叫苦連天。
我有一位同學,臨床考試時獲分配到一位老太太。同學問老太太:「太太,您有甚麼不舒服呢?」老太太答:「醫生,我花不掉一個便尼!」(英國舊幣制,每英鎊20先令,每先令12便士(或稱便尼,1960年改為十進制。)我的同學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反問老太太:「你為甚麼要花一便尼呢?」老太太老羞成怒:「小伙子,我不是告訴了你,我花不掉一個便尼嗎!」考試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兩人還在糾纏不清。原來to spend a penny是諺語,往時英國的女廁須投入一便尼始能開鎖。「花一個便尼」變成女士小便較禮貌的代號。
幸好那次只是模擬考試,否則我的同學有冤無路訴!
鍾尚志 教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