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馮敬恩:要有智慧地追求理想「以後make opinion不make noise」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22日 06:35
2017年09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馮敬恩昨呈上親自撰寫、逾千字的求情信,他形容港大是他「心之所向,思之所想」。對於原本希望守護港大,卻變成損害港大,他感到後悔和遺憾,並向校委會成員致歉,他現會視如何有智慧地追求理想為考驗和任務。判刑前,馮在facebook寫下感想,他說為世界好多一點,「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不應該是只有學生的責任」,但他會修身養性,以後想「make opinion」,而非「make noise」。


記者:黃幗慧

在求情信中,馮憶述去年1月在圍堵校委會行動後,一位港大學生會前幹事給他短訊:「你這樣把門一拉,就拉倒了你與大學的對話橋樑。」令站在港大沙宣道上的馮感到惆悵。而一年多以來,他體會到行動對港大絕非好事。


稱港大是「心之所向」

馮形容港大是他「心之所向,思之所想」,因港大將出身草根的他帶到一個新的世界。他與前輩一樣,均在港大受啟蒙,他感到傳承的使命感,令他對這百年大學多了一份責任。他行動的原意是想守護港大,卻損害了大學,令他「感到後悔和遺憾,亦對當日的混亂感到歉疚」。


馮引用港大百周年紀念歌曲《明我以德》的歌詞「用智慧擁抱自由和責任」,指他現明白到當對大學或社會不公的事熱情投入時,也應理解大眾會要求大學生能夠尊重別人,有禮地表達訴求,才能以道理贏得支持。


有人或會對現況感到挫敗和無力,馮提醒在躁動和焦慮下,只會訴諸更激進的行動,過份激進的行為不但違法,亦無助解決問題。馮認為如何有智慧地追求理想、追求大學及社會的變革,「這就是社會給我們的考驗,也就是時代交給我們的任務」。他在信中結尾時回應學生會前幹事,指「盼我能以微薄的力量,重新搭建一道橋樑」。


感謝親友愛人體諒

而在判刑前,馮在facebook寫下感想,說在未知會否判囚的時候,他感到茫然。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課程取錄的馮在本月初到台灣註冊,其間與老師的對話,令他想起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主題曲《差一點我們會飛》的歌詞「為世界美好多一點,付出所有」。


馮感謝家人、朋友及愛人的包容和體諒,說事件「如今毀家紓難,受罪的仍是他們」。他說為世界好多一點,「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不應該是只有學生的責任」。他會修身養性,以後「我想make opinion,不是make noise」。


馮以台灣太陽花學運歌曲《島嶼天光》的歌詞勉勵同儕,同時引用港大口號「You and I will never fall for we belong to Hong Kong U!」作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