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台灣《新新聞》最新刊出壹傳媒(282)創辦人黎智英接受日籍自由作家高橋政陽訪問,談到壹傳媒未來的方向。他認為,《蘋果日報》是香港很重要的工具及聲音,一定要保持,但報紙蝕得很慘,所以要用賣《壹週刊》的錢去維持。
開源方面,他指目前在網絡上做得最好,網絡是賺錢的,但賺得不多,料兩至三年內,網上廣告的收入會較目前多一倍,這樣就可維持報紙的生存。
談到將《壹週刊》賣給商人黃浩的原因,黎不諱言指「就是因為很難經營」,「我們有政治的制裁。」他又指出,《壹週刊》每年台灣及香港合共虧損1億元,虧損主要是廣告被封殺,加上紙媒衰落亦令《壹》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所以不賣不行。今次出售周刊的交易,他指可望於9月底前完成。
稱需要編輯和創作類人員
談到將工作外判問題,他指目前只是開始外判,讓員工慢慢離職轉任自由投稿者,從而減少成本,未來只會保留核心的政治。員工人數方面,他指在台灣和香港減少的員工不超過25%,但到最後減少的員工會接近75%,剩下25%的新聞工作者,主要是編輯和創作類,公司還是需要一些人在裏面,找出新聞需求,再找外面的freelance(自由作家)去做。壹工會就回應指,從來無聽過這個講法,覺得匪夷所思,希望管理層出來回應。
談到香港未來,黎坦言「對香港看法一定是悲觀的,但對社會還是要有責任,我們對自己也是要有交代的……希望香港淪落的速度慢一點。」
對於現在出來鬥爭的年輕人,雖然知道會失敗,但仍要堅持鬥爭。他指已年屆七十歲,也要堅持到最後,如這個地方不容許他留下來,就會走了。
開源方面,他指目前在網絡上做得最好,網絡是賺錢的,但賺得不多,料兩至三年內,網上廣告的收入會較目前多一倍,這樣就可維持報紙的生存。
談到將《壹週刊》賣給商人黃浩的原因,黎不諱言指「就是因為很難經營」,「我們有政治的制裁。」他又指出,《壹週刊》每年台灣及香港合共虧損1億元,虧損主要是廣告被封殺,加上紙媒衰落亦令《壹》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所以不賣不行。今次出售周刊的交易,他指可望於9月底前完成。
稱需要編輯和創作類人員
談到將工作外判問題,他指目前只是開始外判,讓員工慢慢離職轉任自由投稿者,從而減少成本,未來只會保留核心的政治。員工人數方面,他指在台灣和香港減少的員工不超過25%,但到最後減少的員工會接近75%,剩下25%的新聞工作者,主要是編輯和創作類,公司還是需要一些人在裏面,找出新聞需求,再找外面的freelance(自由作家)去做。壹工會就回應指,從來無聽過這個講法,覺得匪夷所思,希望管理層出來回應。
談到香港未來,黎坦言「對香港看法一定是悲觀的,但對社會還是要有責任,我們對自己也是要有交代的……希望香港淪落的速度慢一點。」
對於現在出來鬥爭的年輕人,雖然知道會失敗,但仍要堅持鬥爭。他指已年屆七十歲,也要堅持到最後,如這個地方不容許他留下來,就會走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