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惹爭議的上市架構改革諮詢,傳聞快公佈結果,市傳證監會讓步,由建議增設兩個新委員會,改為僅派人進入「上市政策委員會」。《南華早報》昨引述兩個消息指,審批上市申請時,港交所(388)維持首要監管地位。
報道指,證監會只會派代表進駐上市政策委員會,但不會直接監察港交所上市科工作。換言之,諮詢提出設立的「上市監管委員會」可能消失,反映證監會讓步,退出上市審批的前線角色。
上市公司商會表示歡迎
上市公司商會就此表示歡迎,指證監會尊重市場意見,並確認港交所的前線監管角色,上市委員會應以市場廣泛代表性和專業地位審批新股。商會認為市場主導的監管更為可取,而是次諮詢應由政府主導,重新檢視市場發展需要。去年6月,證監會聯同港交所推出諮詢,擬加強監察上市職能,提出增設兩個新委員會「上市政策委員會」及「上市監管委員會」。惟改革被指架床叠屋、削弱港交所的新股審批權,市場質疑證監會藉此擴大影響力。
今年4月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初步預覽8,500份意見書,發現大部份均持反對立場,主要來自上市公司、商會、券商、投行、律師及政黨,認為新架構會打破目前對證監會的制衡。反觀基金經理、會計及學術界力撐,期望證監會更多參與上市事宜,有助減輕港交所商業、監管雙重角色的潛在利益衝突。
報道指,證監會只會派代表進駐上市政策委員會,但不會直接監察港交所上市科工作。換言之,諮詢提出設立的「上市監管委員會」可能消失,反映證監會讓步,退出上市審批的前線角色。
上市公司商會表示歡迎
上市公司商會就此表示歡迎,指證監會尊重市場意見,並確認港交所的前線監管角色,上市委員會應以市場廣泛代表性和專業地位審批新股。商會認為市場主導的監管更為可取,而是次諮詢應由政府主導,重新檢視市場發展需要。去年6月,證監會聯同港交所推出諮詢,擬加強監察上市職能,提出增設兩個新委員會「上市政策委員會」及「上市監管委員會」。惟改革被指架床叠屋、削弱港交所的新股審批權,市場質疑證監會藉此擴大影響力。
今年4月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初步預覽8,500份意見書,發現大部份均持反對立場,主要來自上市公司、商會、券商、投行、律師及政黨,認為新架構會打破目前對證監會的制衡。反觀基金經理、會計及學術界力撐,期望證監會更多參與上市事宜,有助減輕港交所商業、監管雙重角色的潛在利益衝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