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中國經濟常受西方經濟學家質疑,債務危機、增長乏力等聲音不絕於耳,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中國業務局局長黃育川接受《蘋果》訪問認為,「危機」說法純粹誤解,中國經濟前景比想像中穩定,「我是看法是,大部份看淡中國前景的專家,都是錯誤的」。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1997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局長的黃育川,現時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高級研究員。他在日前發表的新書《Cracking the China Conundrum: Why Conventional Economic Wisdom Is Wrong(破解中國難題:為何傳統經濟智慧是錯的)》內,直指西方經濟學家、政府官員等對中國認識不足,誤判中國經濟前景。
他在紐約「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接受記者訪問表示,離開世界銀行回到美國後,發現學術界、政界以至主流媒體,對中國的看法,與中國本土有明顯分別。他舉例,目前美國是全球最強大經濟體系,惟美國主流意見卻錯誤認為,中國才是最強大經濟體,「當你有一個錯誤感覺,所有經濟推論、政策皆無可避免犯了錯」。
黃育川在書中提到,西方經濟學家一般認為,由於經濟轉型不果,中國難以長期保持高速增長。但黃育川指,此西方「傳統智慧」是錯誤的,「他們(經濟學家)總會從工具箱、教科書中取出『藥方』,但根本不適用由政府主導發展的中國」。
其中,外界擔心中國債台高築、樓市出現泡沫,但黃育川指,中國債務主要用來投資房地產,而他不擔心中國樓市出現大規模「崩盤」,「專家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與中國比較,不是合適比較對象」,他續指,印度人口規模與中國相若,同屬發展中國家,可居住土地稀少,「把北京與德里(Delhi)比較,上海與孟買(Mumbai)比較,你會發現印度樓價比中國貴得多,為甚麼沒有人擔心印度樓市呢?」
同樣,黃育川認為美國對華採取的經濟政策,亦建立在誤判基礎上,「中國沒有搶走美國工人職位;實際上,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遠遠不及歐洲企業」,他用蘋果(Apple)公司為例,「蘋果有在中國投資嗎?根本沒有,這是台灣人的工廠」。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1997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局長的黃育川,現時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高級研究員。他在日前發表的新書《Cracking the China Conundrum: Why Conventional Economic Wisdom Is Wrong(破解中國難題:為何傳統經濟智慧是錯的)》內,直指西方經濟學家、政府官員等對中國認識不足,誤判中國經濟前景。
他在紐約「華美協進社(China Institute)」接受記者訪問表示,離開世界銀行回到美國後,發現學術界、政界以至主流媒體,對中國的看法,與中國本土有明顯分別。他舉例,目前美國是全球最強大經濟體系,惟美國主流意見卻錯誤認為,中國才是最強大經濟體,「當你有一個錯誤感覺,所有經濟推論、政策皆無可避免犯了錯」。
黃育川在書中提到,西方經濟學家一般認為,由於經濟轉型不果,中國難以長期保持高速增長。但黃育川指,此西方「傳統智慧」是錯誤的,「他們(經濟學家)總會從工具箱、教科書中取出『藥方』,但根本不適用由政府主導發展的中國」。
其中,外界擔心中國債台高築、樓市出現泡沫,但黃育川指,中國債務主要用來投資房地產,而他不擔心中國樓市出現大規模「崩盤」,「專家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與中國比較,不是合適比較對象」,他續指,印度人口規模與中國相若,同屬發展中國家,可居住土地稀少,「把北京與德里(Delhi)比較,上海與孟買(Mumbai)比較,你會發現印度樓價比中國貴得多,為甚麼沒有人擔心印度樓市呢?」
同樣,黃育川認為美國對華採取的經濟政策,亦建立在誤判基礎上,「中國沒有搶走美國工人職位;實際上,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遠遠不及歐洲企業」,他用蘋果(Apple)公司為例,「蘋果有在中國投資嗎?根本沒有,這是台灣人的工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