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搗破倫敦金騙案,在觀塘一間金業公司及住所拘捕8名男子,懷疑他們以高回報及聳動的藉口包括「北韓開戰」,誘使客人授權買賣倫敦金,並虛構交易,至少9名受害人被詐騙280萬元,其中一名清潔女工損失130萬元。
記者:簡明恩
涉詐騙被捕8名男子由19至52歲,其中2人為金業公司董事,其餘人為交易經紀,涉案公司為觀塘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25樓「時代金業」;9名受害人(30至70多歲)共被騙280萬元,其中損失最大的是一名59歲姓吳清潔女工,她與丈夫及子女同住,早前接獲騙徒電話游說投資倫敦金,被高回報吸引投資數十萬元後,對方告知已輸光,兩次着事主追加投資,聲稱可連本帶利賺回,事主3個月內合共投入130萬元資金,最後卻被告知全數虧蝕。
cold call尋獵物
警方調查顯示,騙徒於去年中至今年7月期間,利用隨機撥號(cold call)及社交媒體接觸受害人,游說他們投資「高回報」的倫敦金,簽署授權書讓經紀代為進行交易買賣,其後於短時間內通知受害人,指其投資金額已經虧蝕;騙徒為誘使事主墮騙局,除會以緊張的國際局勢例如北韓頻射導彈即將會打仗,金價會急升等藉口外,還會打溫情牌哄騙長者。有受害人懷疑受騙,並質疑涉案公司收錢後並無替受害人投資,先後報警求助。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接報調查後昨晨採取行動,突擊搜查港九新界多個住宅單位及觀塘萬兆豐中心的時代金業,拘捕該公司2名董事及6名經紀,並撿走一批文件及電腦。商罪科總督察譚詠詩呼籲市民購買複雜的投資產品前,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簽署任何合約、授權書及文件前,應了解清楚所有條款及細節,三思而後行,或與家人商量,同時切勿向他人透露戶口資料及密碼。
倫敦金騙局早於上世紀90年代興起,騙徒透過密集式推銷,游說受害人簽署授權書,投資屬高槓桿「孖展」以倫敦金價為基準的非期貨黃金合約,代理人則從頻密的交易中收取高昂佣金及利息,最終受害人因投資虧蝕和佣金支出而損失全部資本。今年1至7月,警方共接獲13宗倫敦金騙案,涉及金額1,200多萬元。
記者:簡明恩
涉詐騙被捕8名男子由19至52歲,其中2人為金業公司董事,其餘人為交易經紀,涉案公司為觀塘海濱道133號萬兆豐中心25樓「時代金業」;9名受害人(30至70多歲)共被騙280萬元,其中損失最大的是一名59歲姓吳清潔女工,她與丈夫及子女同住,早前接獲騙徒電話游說投資倫敦金,被高回報吸引投資數十萬元後,對方告知已輸光,兩次着事主追加投資,聲稱可連本帶利賺回,事主3個月內合共投入130萬元資金,最後卻被告知全數虧蝕。
cold call尋獵物
警方調查顯示,騙徒於去年中至今年7月期間,利用隨機撥號(cold call)及社交媒體接觸受害人,游說他們投資「高回報」的倫敦金,簽署授權書讓經紀代為進行交易買賣,其後於短時間內通知受害人,指其投資金額已經虧蝕;騙徒為誘使事主墮騙局,除會以緊張的國際局勢例如北韓頻射導彈即將會打仗,金價會急升等藉口外,還會打溫情牌哄騙長者。有受害人懷疑受騙,並質疑涉案公司收錢後並無替受害人投資,先後報警求助。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接報調查後昨晨採取行動,突擊搜查港九新界多個住宅單位及觀塘萬兆豐中心的時代金業,拘捕該公司2名董事及6名經紀,並撿走一批文件及電腦。商罪科總督察譚詠詩呼籲市民購買複雜的投資產品前,應諮詢專業人士意見;簽署任何合約、授權書及文件前,應了解清楚所有條款及細節,三思而後行,或與家人商量,同時切勿向他人透露戶口資料及密碼。
倫敦金騙局早於上世紀90年代興起,騙徒透過密集式推銷,游說受害人簽署授權書,投資屬高槓桿「孖展」以倫敦金價為基準的非期貨黃金合約,代理人則從頻密的交易中收取高昂佣金及利息,最終受害人因投資虧蝕和佣金支出而損失全部資本。今年1至7月,警方共接獲13宗倫敦金騙案,涉及金額1,200多萬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