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每年暑假旅行 同參加慈善跑 蔡曾提生活點滴 稱長子不愛說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8日 06:35
2017年09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上任剛滿一個月,家中隨即發生長子潘匡仁墮樓身亡事件。擁有一個博士和三個碩士學位的蔡若蓮,過去以校長、妻子、母親三重身份在報章撰寫親子專欄,亦曾經出書談及關於教育實踐,內容不時提及與兒子相處、成長的點滴,例如暑假期間與兩個兒子去旅行的經歷、與長子去年一起參加慈善長跑的故事等,蔡若蓮首個中國語言文學及文化碩士學位就是為了兒子準備學前教育而修讀。


記者:陳雪玲

蔡若蓮7月時曾經接受免費周報《龍週》訪問,稱自己愛教育也愛孩子,認為親子關係最重要是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讓孩子有足夠空間發展個人興趣,作為母親能伴隨子女一起成長。


蔡自言要求與兩子相處要有質素,故不會一邊煮飯、一邊和他們聊天,連買衫都會參考他們意見。她每年暑假均會安排和兩名兒子分別去一星期旅行,曾在長子讀小四時,二人結伴去雲南女兒國,旅途上親子相處不免有矛盾,但經歷至今仍記憶猶新。


蔡若蓮去年3月亦在報章撰寫專欄,提及曾經和長子各自報名參加同一場10公里慈善長跑,二人原本相約好比賽一起離開,但是因自己臨時轉戰3公里賽,兩個賽事終點並不同,長子跑至終點後一直等她,希望見證她衝線,但結果卻白等了大半小時。她稱事後得悉感到很遺憾,但認為事件更深刻體會到二人的母子之情。


指虧欠家人 退休後還

蔡去年3月接受《線報》訪問,也提到自己想趁經驗及心態都相對成熟階段,可以多做點事,但感到「對家人的虧欠,在心裏說謝謝,退休後還」。


蔡若蓮在2015年曾出書《與夢想同行一位校長的教育實踐》,亦有談及與兒子的點滴,其中一篇談到人生最快樂是「做自己」,「兩小兒入學至今,我幾乎每年都要寫一次『我的志願』。老大不喜歡說話,我覺得他做科學家最好」。


另一篇記錄了兒子會考的情況,「記得兒子會考時,為了督促他加緊溫習,我在他的書桌上、房門上、都貼上自製月曆表,上面清楚地為他的會考日子倒數,讓他感到『時日無多』,然後,用不同顏色筆劃分溫習階段和學科。然而,他總是從從容容,一會兒約同學打球,一會兒跟弟弟聊天,喜歡時又彈彈琴,總之,我看見他的時間,都不是在溫習。說他,他辯稱那是因為我太忙,他溫習的時間我沒有看見而已」。文中亦有談到兒子成長的片段,她形容「責備、管教、都是因為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