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化合物破惡菌抗藥裝甲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8日 06:35
2017年09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港大研究】

【蘋果日報】香港大學研究找到可抑制抗藥惡菌的新藥!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利用新技術發現化合物「NP16」,可大減實驗老鼠體內的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數量,並且不會令細菌產生抗藥性。期望最終能作臨床應用,降低惡菌的感染及死亡率。


免用抗生素 身體自行抵抗

有份帶領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表示,金黃葡萄球菌常見於皮膚上,估計全球有三分一人有此菌,但大部份不會致病。它專攻擊免疫力弱人士,例如長者、癌症病人、愛滋病患者及曾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經傷口尤其手術傷口,造成皮膚發炎,如生膿瘡等,又可入侵人體,引致嚴重傷害,如令人因敗血症死亡。美國每年有逾萬宗死亡個案。本港衞生防護中心去年錄得1,168宗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感染個案,為過去10年以來新高。


隨着該菌抗藥性加劇,現時最後的藥物防線為抗生素「萬古霉素」,但醫學界預計抗藥問題會持續惡化。該部門2009年開始積極研究,尋找非抗生素類的治療藥物。最後經化學遺傳學的新技術,找到了化合物NP16,能抑制惡菌的致病能力。高一村解釋指,金黃葡萄球菌本身有「葡萄球菌黃素」的保護,故襲擊人類時,人體的免疫細胞負責打仗的分泌物、即「活性氧」(ROS)無法作抵禦及殺菌。


實驗顯示,NP16可消滅葡萄球菌黃素,令細菌由黃色變白色,並失去自我保護力,最後能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打敗細菌。實驗老鼠被注射NP16後,肝、腎及脾臟等器官的金黃葡萄球菌數量大減,譬如若肝臟有100粒菌,用藥後會減至僅1粒菌。


NP16的運作原理猶如將惡菌的抗藥性裝甲除去,然後由身體自行打勝仗,由於過程中無殺菌,故不會如抗生素般,令病菌出現抗藥性問題。團隊期望未來2至3年完成臨床前研究,即進一步的動物研究、確定藥物的毒性及安全性,之後再推出類臨床研究,冀優化後的新藥可於7至10年作臨床應用,以減低病人的惡藥感染率及死亡率。該部門同時聯絡藥廠及政府部門了解研發新藥的可行性。暫未能估算新藥成本及價錢。


今次研究由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團隊進行,並於第4屆國際感染預防會議上榮獲學術創新一等獎,為首次有本港團隊獲該獎項。研究結果於本月在國際權威期刊《mBio》上發表。


■記者梁麗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