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大研究開全球先例 視網膜測腦退化 無痛低成本 徵集100中老年人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8日 06:35
2017年09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醫學界一直渴望有新方法篩查患有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但現時的檢測方法均不太適合普羅市民。不過,未來要檢測出長者有否患有早期認知障礙症,可能變得簡單。中大醫學院昨公佈,將進行全球首個「視網膜影像」篩查阿茲海默症的研究(SEEDS Study)。研究若取得成果,將有助醫護人員更早評估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記者:羅智堅 研究預計邀請100名年屆50至80歲的華人,將測試者分成「患有輕度認知障礙」、「有嚴重阿茲海默認知障礙症」及「具正常認知功能」三組。所有測試者會輪流接受5項臨床檢測,當中包括辨別阿茲海默症患者準確度最高的「澱粉狀蛋白──正電子腦掃描」(PET-scan),以及團隊正在研究的視網膜影像檢測。 眼底血管異常屬高風險 測試者在接受視網膜影像檢測時,會分別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術」及「超廣角視網膜掃描」三部儀器掃描其視網膜(俗稱眼底),若眼底的神經結構厚度過薄(機器會呈現藍色),或者眼底血管網絡出現彎曲、減少、有白斑現象,代表患者的視網膜結構以及其腦部組織有退化迹象,意味測試者有較大風險患上阿茲海默症及由此衍生的認知障礙症。研究團隊預計,100位測試者的檢測程序需時兩年。 團隊成員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張艷蕾解釋,視網膜是中樞神經的延伸,醫生可借視網膜的異常生物標記來窺探及推斷腦內血管和神經退化程度。她續稱,每部用於視網膜檢測的儀器檢測時間只要數分鐘且不具侵入性,病人也不用承受傳統用作檢測認知障礙症方法的「腰椎穿刺提取腦脊液檢測」(俗稱篤背脊)所帶來的痛楚。 三部視網膜檢測儀器的檢測成本比PET-scan低近九成,張艷蕾期望,研究成果能為香港長者帶來一個更為舒適且價格更低廉的阿茲海默症檢測方法。她又透露,計劃還帶來額外成果,就是幫助不少測試者檢測出初期眼疾病徵,令檢測一舉兩得。 另一位團隊成員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則表示,研究會透過比較視網膜檢測與PET-scan的結果來評估前者準確程度,他期望技術若達八成準確度,會考慮推廣全民阿茲海默症篩查。有意參加研究者,可致電26352160(關小姐)或到http://cog.mect.cuhk.edu.hk/research/4查詢。 常見腦退化病徵 •失去時間觀念 •健忘 •混淆親友身份 •表達困難 •自理能力下降 •性情大變 資料來源︰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