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蘋果日報】
醫學院的課程涵蓋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技巧,以至探討個人私生活等敏感和困難的處境。理論上醫生應該是人際溝通的專家。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的落差。友人不久前在公立醫院求診,由踏進診症室到離開,醫生跟他完全沒有眼神接觸,全程只顧查閱電腦上的病歷和輸入資料。朋友覺得被蔑視,對醫生的信任更是無從說起。
醫者與患者缺乏充份溝通並非香港獨有。《內科醫學年鑑》指出,美國的基層醫療醫生平均在求診者開口後17秒,便打斷對方的說話,結果只有23%的病人能夠在診症開始時,把問題完整地說出來。
由約翰·霍普金醫學院教授所著的《怎樣令醫生聽你說話》之類的實用手冊,於是應運而生。以下是張開醫生耳朵的幾款實用招數:
‧請親友陪同,使醫生感到你對診斷的期望,從而相應地提升對應診的重視。
‧提出問題增加醫生的「參與度」,例如問配方對你有甚麼好處,有甚麼副作用?
‧假如醫生埋頭於電腦,你可以說:「我是否要停一停,等你處理完資料才繼續講我的狀況。」
‧不要只列出你的病徵,而應以生活故事形式說出你的關注點,以及生活上受到的影響。
當然在見醫生前,亦應把你希望醫生知道的重點排出優先次序,並且預演一下,以節省他的時間。
何安達
mailto:hoontat@yahoo.com
本欄逢周四刊出
hoontat@yaho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