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三特首房策全部失敗長青網文章

2017年09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9月07日 06:35
2017年09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房屋問題困擾幾代港人,歷任3位特首各嘗試過以不同方法解決。首任特首董建華提出8萬5建屋大計,但因金融風暴而無疾而終;繼任的曾蔭權為免重蹈董的覆轍,任期大部份時間未有作為,到後期因樓價大升,才推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但未及推出已被繼任人梁振英叫停;標榜要解決房屋問題的梁振英,任內首創「港人港地」政策,但同樣是無功而還。


港人港地呎價嚇人

回歸初期,首任特首董建華為解決房屋供不應求問題,在1997年首份施政報告提出8萬5建屋大計,目標是每年有8.5萬個公私營住宅落成,長遠在10年內全港七成家庭可自置居所,公屋輪候冊亦縮短至3年。然而政策推出不久即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樓價急瀉,甚至衍生負資產問題,直至2000年董受訪時才表態指,8萬5政策已經不存在。


董建華因腳痛下台後,繼任人曾蔭權任內大部份時間未有在資助房屋供應下工夫,他任內停建停售居屋,直至2011年卸任前才復建;而他在任期尾段,因樓價大升推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計劃,即是由政府斥資興建房屋,合資格市民先按市價租住,購入單位時,再以租住時繳交的一半租金為資助。


到梁振英接替曾蔭權出任特首後,梁將置安心計劃變成只供出售的綠悠雅苑(圖),並推出港人港地,指定地段所建的單位只能售予港人,以及三度推出遏抑樓價的辣招,透過增加印花稅減少需求。不過,辣招未能為樓市降溫之餘,港人港地公佈價格時,1.5萬至1.8萬元的呎價令公眾譁然,其後再被揭有30組買家以「一約多伙」方式購入共60個單位,當中包括中聯辦官員。


■記者呂浩然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